APP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19-09-10戎绒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青少年

戎绒

【摘要】: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父母亲教育方式不当会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象看本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父母要准确的把握孩子心理情绪,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疏导,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养方式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性格影响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断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青少年处于个人发展和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学习状态,有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进行多项研究,深入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调整方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轻松有爱的家庭中成长大的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更容易形成勤勉积极向上的性格,相反,在一个充满争吵或家庭暴力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闭症或暴力倾向中,可见家庭对个体的长远发展影响至深。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情绪即使在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后,年轻人自身也不容易摆脱这种情绪,甚至有些人会在中年时期还受这种情绪所累,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近期得到许多关注和议论的原始家庭问题便是这一情况的表现。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一话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只有深入分析教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和积极的性格和行为,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父母教育异质性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父亲和母亲教育子女的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父亲更多的是扮演严厉的角色,母亲则更多的是慈母。然而这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当孩子犯错时,母亲如果过度溺爱孩子,甚至不允许父亲对孩子进行责备警告,则孩子会产生只要有母亲在,做错事就不会受罚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孩子容易产生嚣张跋扈的行为,在长大之后会自食恶果。反之亦然。因此,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之间不能存在过分的差距,孩子也不能过分偏爱。另外,父母教育的异质性另一个表现则是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教育不同。在“女儿必须富养,儿子必须穷养”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父母有可能对女儿与儿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然而这有可能造成孩子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有些被“穷养”的男孩可能会对父母对自己与女孩的不同态度产生疑问,怀疑,自卑甚至是嫉妒心理,可能会想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才会引来父母的不同对待。而有些被“富养”的女儿,如果不加以好好教导,很容易出现骄傲自满、过度重视物质享受的心理状态,影响健康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的养成。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儿子和女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掌握分寸和尺度,要随时关注儿子和女儿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其沟通尽早解决,降低孩子产生潜在心理问题的概率,促进女孩和男孩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父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首先,父母如果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只有在孩子达到更高分时才会对孩子感到满意,这将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爱。青少年会有更大的心理压力,焦虑、烦闷和委屈。这种情绪一旦长期得不到疏解,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状态。在长期积压下,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或敏感自卑情绪。其次,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和关爱需要适度,以便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实际上就是在害孩子。青少年的思想仍然不成熟,他们尚未形成对生活和人生的统一正确的认识。过度溺爱孩子,没有让孩子养成正确的看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习惯,反而在孩子犯错时无限包容,孩子们容易产生无所畏惧的情绪,过分的骄傲和自满,影响与同学的关系。最终它很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过度忽视孩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过度忽视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处于“缺乏爱”的状态,内心被孤独包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患有自闭症或产生自卑、敏感的情绪。孩子一直处于缺爱的状态,内心在下意识的寻找关爱,容易在识人不清的情况下被骗,给孩子成长造成严重的心理打击。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要适度。

(三)父母性格与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性格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父母性格影响教养方式来实现的。性格温和的父母容易形成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更容易尊重孩子,平等和孩子交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習惯。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远远低于温和式的教育。温柔体贴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孩子强大的心理力量,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而暴躁易怒的父母或者是本身焦虑不安、压力过大的父母容易将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甚至会在孩子做出不顺自己心意的行为时随意对孩子发火生气,口不择言,使孩子养成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心理。焦躁的父母更容易将这种焦躁情绪带给还处于心智不健全时期的青少年,他们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的行为,变得焦躁不安,无法安心学习,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父母的性格影响父母的行为,而家庭是最让人放松的地方。父母有可能在家庭中将自己的缺点和不好的心理状态完全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其实一直在观察父母。这种影响不容易被察觉,却影响深远。

三、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小觑,并且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过去存在很大的不同,已经无法再照抄照搬过去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势必需要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然而很多人初为人父,自身经验基本为零,很多时候忽视学习总结,全凭经验教育孩子,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孩子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父母自己必须先学会学习来提高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丰富心理学理论,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倾听孩子的心声和诉求。运用非暴力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通过行动可以发现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一方面是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从而在现代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培养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优秀的孩子,另一方面它也是给孩子学习树立了一个榜样。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热爱学习、勤勉自律的良好习惯,这有益于孩子的终身成长。其次,父母应该始终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什么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时,要高度重视。采取合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充当孩子最信任的伙伴。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看到孩子的成长性,不能给孩子施加过度压力。此外,还需要尽量保持对家庭中的孩子们一视同仁,使孩子从小树立公平的观念,养成公平公正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最后,父母即使在家中,也要在孩子面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青少年的心智正处于发展成熟期,并且由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心理认知上的偏离。有些时候父母可能是由于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忧虑,当面临孩子做出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时,有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责骂孩子。在这种双方都不理智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冲突和心理隔阂,会造成孩子疏远父母的情况。因此,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面对孩子也不能无所顾忌。从而,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如何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使孩子尽早走出叛逆心理,建立正确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不断成长和长远发展。

四、总结

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及其对待孩子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年轻人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区别,父母对待儿子和女儿态度的不同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过度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情绪,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要适度。而且父母性格本身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焦虑不安的父母有可能使孩子也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为此需要父母自身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丰富自身见解,从而更准确的把握孩子心理情绪,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疏导。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芬芬,张榆敏,王霞.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青少年学刊,2018.

【2】方玲娜等.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及其与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