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岁儿童的普遍信任状况调查研究

2019-09-10郑峥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代币几率个体

1.引言

信任在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信任能够维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且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行为。信任通常被分为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两种,前者指个体对抽象他人是否可信的一般化期望,具有相对稳定的特质;特殊信任则指向具体的人物对象,这其中更多关注信任者和被信任方之间的具体特征等。信任他人意味着使自己陷入利益可能受到伤害的状态,自愿将自己的所有物交给他人,同时希望他人能够回报,当个体对他人建立了期望时,这种期望可能并不一定会实现,这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这在面对陌生人时可能会承受更多风险。

不同的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对陌生人是普遍信任的,也就是说,人们在信任决策时的默认选项为信任。有研究利用ERPs技术研究信任时发现,在信任博弈中,个体选择不信任时会比信任诱发更大的N2成分,这通常与个体的认知控制加工过程有关,这可能说明了个体需要一定的认知控制才能够完成不信任决策,间接证明了成人个体普遍是选择信任的。

然而以上关于普遍信任的研究都是基于成人被试进行的,而信任在个体的生命早期阶段就已经出现,并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发生改变,有研究对儿童的信任行为总结认为,个体的年龄越小,其信任行为方式越符合“理性人”假设,从最开始的基于完全理性行为结果开始逐渐增加对他人的信任水平。

目前儿童普遍信任的影响因素探讨仍然不足。影响儿童普遍信任的影响可以被归纳为两种,一方面是儿童自身的人格特质、行为动机和生理结构等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儿童在决策过程中的即时情境性因素。如果将信任视为社会学习的结果的话,那么儿童形成自身的普遍信任倾向则是在不断的与他人交往的各个经验形成的态度。因此,儿童先前的正性或者负性经验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普遍信任倾向。

2.方法

行为实验的任务是基于已有的信任博弈研究范式改编而成,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担任信任方。在每一轮游戏开始之前,被试和被信任方都会获得1个代币作为最开始的金额。被试需要决定将这1个代币给予对方或者是保留在自己手里。如果被试决定将它保留在自己的手里,那么这个环节就会结束并且双方都会获得1个代币;如果被试决定将1个代币给予对方,那么这个代币将会翻三倍,被信任方会得到3个代币,并且被信任方将需要决定是否返还他手头上一半的代币(2个或0个)。考虑到被信任方有可能会违背被试的信任,被试决定是否给予自己的代币给对方则反应了被试愿意将自己置于一定的风险之下,这可能会损失自己的代币。

在本实验操作中采用的是单次匿名博弈,每一个回合遇到的被信任方都是完全不相同的。在实验规则介绍完以后,所有的被试都被告知在每一轮游戏中遇到的都是来自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学校的学生/具有代表性成人,并要求这些人表明“在单次匿名互动的情况下,假定自己被信任获得了3个代币,那么他们会选择平分还是独吞所有的代币?”。主试将这400个反应记录于电脑之中并且在实验中随机抽取出其中的回答与被试完成此轮游戏。而事实上,所有被信任方的决策(是否返还)都是提前由电脑程序编制而成,并且总的返还率为50%。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共需要完成150个试次。如图所示,被试首先会看到一个呈现当前被信任方编号的界面,然后呈现800–1200 ms的随机空屏,在此之后则是被试的决策阶段,共2000 ms,被试在此阶段需要决定是否给予被信任方,保留按数字1键,给予则按数字3键,按键的内容在被试间平衡。接下来则呈现800 – 1200ms的随机空屏,在这之后则会出现此轮的对方选择的结果(即使被试选择保留仍能看到对方的反应,共1200 ms),以及累积的总收益(2000 ms)。

3.结果

被试选择信任和不信任的比例分别为67.6+3.1%和32.4士3.1%。信任率与几率水平(50%)的单样本t检验表明被试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5.61,p<0.001。選择信任和不信任的平均反应时分别为495士32 ms和490士27 ins,配对t检验表明两种决策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t(20)=0.34,p=0.736。

4.讨论

信任对于文明社会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关于“个体为何选择信任或不信任,以及两种选项的优势性问题”的理解尚存在较大争议:背叛厌恶理论认为信任涉及到策略不确定性,为回避背叛风险个体倾向于选择不信任行为;而强制规范理论则强调信任是受道德规范制约的行为,个体为了显示对他人品质的尊重,更倾向于选择信任以维持他人值得信赖的社会矫饰。考虑到当前研究中结果强化率仅接近50%,实验中被试会体验到较高强度的背叛水平,有人可能会预期信任选择率可能会随着互动过程的发展而逐渐降低,总体上也应接近或低于几率水平。但是,研究结果却发现总的信任率显著高于几率水平,因此当前研究结果与强制规范理论相一致。换言之,信任博弈中的信任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表达性行为,个体更在意信任行为本身及其所代表的某种心理意义;人们选择信任是为了遵循一种强制规范,维持其关于他人值得信赖与诚信善意的社会矫饰。

【参考文献】:

【1】Aimone, J. A., Houser, D., & Weber, B. (2014). Neural signatures of betrayal aversion: an fMRI study of trust. Proc Biol Sci, 281(1782), 20132127. doi: 10.1098/rspb.2013.2127

【2】高艳霞. (2009). 儿童抑制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自视听跨通道的ERP证据. 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郑峥(1996—),男,汉族,籍贯:湖南省永州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所在省:浙江省、金华市。

猜你喜欢

代币几率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代币“清零”
做一辈子硬骨头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