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问题

2019-09-10诸思源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大学生对策

诸思源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思想的不断发展才能让人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进程。本文就大学生心里疏导工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疏导 工作 对策

一、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原因

大学生个性鲜明

大学生鲜明的个性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社会褒贬不一。 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个性太强、自尊心太高、目空一切,也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其实这两种看法各有长处,就笔者本身看来,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心反而说明了他们害怕伤害, 所以在用个性来伪装自己的心理状况。身为老师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要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些学生虽然个性冷酷很少与人交流,看似个性鲜明;其实有可能是家庭贫困,过度的自卑不得不让他伪装高傲。 如果老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还要灌输式的教育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 学生肯定不会接受这种价值观, 在学生的心里自己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如果自己还毫无保留的为他人付出而忽略自身的生存需求,这简直就是有违伦理。 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在面对一些具有强烈个性同学时, 更加需要心理疏导的功能来辅助教学。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大学生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 一方面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大学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意义探讨大学生思政教育要走以人文本的路线,这样才可以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功能。 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因素对人的日常言行具有重要影响力。 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育心智健康的全面人才。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心理疏导功能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实质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一起探讨为何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功能和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它的实际意义。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父辈。 我们知道,父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优越的物质生活。 家长经历风雨以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父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再加上计划生育的作用, 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各种呵护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 一旦出现了什么困难就寻死觅活,可见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如果面对这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老师还一如既往的在思政课堂上严厉的讲解知识叙述中国的发展历程, 那么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些思政教育。 于是,一些大学生就认为思政教育太假、太空,这也说明这种思政教育方式是落后的是需要转变的。 但是忆苦思甜的思政教育还是必须的, 否则学生就会养成过度娇弱的习惯, 老师应该利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是从心里健康知识的普及开始的,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调节方法,提升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次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测试,通过已有的理论出发,制定不同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作以全方位的了解,对于部分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尽早的予以纠正,特别对于名族和宗教问题,疏导队伍要予以特殊的关注,通过互联网等手段,采取恰当的疏导手段来减小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而对于由于家庭情况引起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还需要与其家长紧密沟通,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开设心理沙盘等活动对于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尽快调整心态,迎接美好的大学生活。最后是建立心理辅导机构,这种部门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拥有固定和专业的辅导部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心理疏导教师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有裨益。

施教者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作为实施新兴疏导方式的主要团体,其综合能力和角色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面对复杂的、超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问题时,施教者必须能够站出来应用专业知识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解决。这种“发现—解决”问题的模式对应的便是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联合模式。辅导员在心理疏导中扮演的是十分重要的“发现者”的角色,在这一角色的定位下,辅导员便需要实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尽量加大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实时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辅导员来说加大责任意识将对于心理疏导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专业教师老说,其扮演的角色是“解决者”,即能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专业心理疏导知识和方法,帮助青年学生完成问题解决,并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

“以人为本”

首先,利用环境来影响和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气质,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状态。其次,在构建心理疏导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来自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人文关怀,将和谐、尊重、友爱等积极信息主动传达给学生,协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不違反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公平对等,把握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来积极鼓励学生顺利完成教学和生活内容,以及健康的性格建立。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