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STEAM教育中如何上好第一课

2019-09-10刘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学教育

刘男

摘 要:小学STEAM教育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管理能力超群的优秀STEAM教师要不断的努力和丰富的经验,上好开学第一课,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教育 STEAM 课堂管理

近两年,STEAM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中学纷纷开展STEAM课程,作为主张以基础学习点为中心,不断向外界延展的综合学科,其独特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从想法到计划再到执行,最终完成特定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深得小学教育的青睐。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尚未形成定式,从小培养其创意思维,学科整合式学习,为后续学习,塑造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在小学STEAM教育中,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校园,其认知与自我管理水平尚等同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是普遍现象,同时发言时积极性过高、认真倾听习惯欠佳、讨论活动中音量过大、分组活动中责任意识较弱等缺点也时有发生。小学课堂常规中对学生手、眼、腿等要求以及小学教室桌椅的外形、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幼儿园差异较大,使很多学生感到严肃与陌生。作为STEAM教师,正视这些问题,合理有效解决,对STEAM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至关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STEAM课,让每一名孩子打心里爱上这门课程可为未来良好、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独特的自我介绍。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是不可避免的环节。STEAM教师应突破传统的单一式语言介绍的形式,可结合STEAM课程内容,转变自我介绍方式。如,利用酸、堿与酚酞相遇会产生颜色反应这一原理,在白纸上提前也好自己的名字,在自我介绍时,通过小魔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利用Scratch软件,将自己的照片制作呈大头娃娃,并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好自我介绍时的语言与动作等,别具一格的自我介绍,注定了STEAM课程不在学生心中与众不同的地位。

二、STEAM课程展示。

通过展示过往STEAM课堂活动照片,使学生对初步了解STEAM课堂的一些学习内容,在学生心中留下整体印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亦动亦静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立刻联想到幼儿园学习生活,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将一些STEAM作品,如学生自己设计的Scratch小游戏,拼接搭建的机器人、自动饮料机实物展示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向往,又开拓了学生的科技视野。

三、课堂常规要求。

STEAM课程不是单纯的活动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项目中一些共性知识或问题,教师会进行集体辅导,在活动前、活动中或活动后,如何把控学生,收放自如是STEAM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尚处在课堂行为习惯塑造的过程中,STEAM教师应同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一样,对学生提出常规要求。受课程安排限制,教师与学生间不能天天见面,给STEAM课程的常规训练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除新生入学阶段每次课程都穿插常规训练、一些通用常规,STEAM教师应与其他教师要求一致外,教师应不断的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的遵守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在自我介绍展示科技小魔术的时候,可以表明自己通过严格的训练,拥有魔术之手,冠以“STEAM达人”称号。通过前面的各项展示活动,相信此时每一名学生都已经对“STEAM达人”心驰神往,如何成为一名“STEAM达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学生早已迫不及待。此时,教师再进行一些常规训练便事半功倍。

四、对音量的把控。

无论是语文课、科学课还是STEAM课,小组讨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STEAM课程中,对于无论是创客类项目,还是探究观察类项目,在实际操作前,小组成员都应进行集思广义,交流讨论。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教师对音量的把控稍有不慎就会使班级变成菜市场。在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STEAM 项目前,应每节课训练他们说话的音量。教师强调说话的方式有两种,其音量大小分别是“1”号和“4”号。在第一节课中,教师应说明当我们回答问题、向大家分享一些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大声的说出来,让全班坐在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得见,音量为“4”号。通过点名或自我介绍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洪亮声音的把握。与“4”号音量相对应的是“1”号音量,教师应指明在STEAM课堂上除了发言声音要洪亮外,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声音要尽量的小,就像说悄悄话一样,不要让第三个人听见。两人紧凑在一起,把声音变小,变小,再变小。教师可与前排的同学进行示范,让周围的同学体验“1”号音量的大小。并制定一个话题,如“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或“幼儿园里一件有意思的事”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通过多次训练,在反复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何时声音大,何时声音小,我该怎样做形成意识。

五、STEAM教室文化建设。

STEAM课程中涉及较多的器材,如3D打印机、机器人组装零件、各种实验器材等。因此,从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STEAM教室应与传统教室分开。STEAM作为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保护其新奇想法、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在教室布置时,应以学生为主体。除硬件安排以及必备的设计外,应准备足够的空间,摆放学生的作品。优秀的学生作品一定是富有创意、童真童趣的,但是不一定每一个新奇、拥有独特视角的作品都是完美的,STEAM教师要呵护学生创意的小火花,保护好其灵感,将这样的作品也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在科技路上向前向上的欲望。在第一节课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STEAM教室参观,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教室图片、学生作品图片,并强调STEAM课程中一些项目的作品可以被摆放在教室,供学生、家长、老师参观,从而激发学生学好STEAM课程、展示自我的欲望。

7-8岁是小学的初始阶段,好奇、好问、好动手是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开放的STEAM课堂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从问题出发,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个生活现象,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一年级中,面对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自我约束能力不高这一问题,如何使STEAM课堂成为学生储备知识、增长视野与激发兴趣的摇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是老师们应共同面对、研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慧臣, 周昱希, 李彦奇,等. 跨学科视野下“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基于美国STEAM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1):94-101.

2.师保国, 高云峰, 马玉赫. 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17(4):75-79.

3.陈怡倩. 跨科统整的STEAM教育探究[J]. 教育参考, 2017(3):5-11.

4.胡畔, 蒋家傅, 陈子超. 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8):22-27.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小学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