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机理及预防
2019-09-10顾心雨
顾心雨
摘 要: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造成踝关节损伤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并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踝关节,预防其踝关节损伤的发生。通过对短道速滑项目特点以及踝关节的生理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该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最后本研究认为:踝关节结构特点、短道速滑项目技术特点、大强度的训练负荷、核心力量薄弱等是引发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保持训练和比赛的负荷平衡、加强核心部位的力量、加强医务监督等预防措施,为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短道速滑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机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7-082-01
1前言
在竞技体育训练或比赛中,运动损伤常常发生。短道速滑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大,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极大。在短道速滑运动中,运动员长时间保持低姿势滑行,而且在滑行过程中还要不断根据场上情况做出快速应变动作。根据一项调查,短道速滑运动员易受伤的部位排名第一的是膝关节,第二是踝关节。近年来,由于许多教练员或运动员越来越意识到损伤对运动员竞赛成绩的重要性,而越来越重视膝关节的预防与保护,从而忽视了踝关节这个细小关节的预防。因此,本研究重点强调踝关节发生损伤的机理及预防措施,为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损伤机理
2.1踝关节结构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脚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此时关节稳定;短道速滑属于周期性的运动项目,由于其项目的特殊性,需在冰面上、穿冰刀鞋来完成,在运动过程中的蹬伸阶段,踝关节起着主要的作用,运动员完成动作、支撑地面的稳定性是由踝关节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因此,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之一在于踝关节自身的解剖结构。
2.2短道速滑技术特点
从技术分类来看,短道速滑的技术包括起跑技术、直道滑行技术、弯道滑行技术、超越技术等等。滑跑姿势主要和支撑腿、踝关节等的角度有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踝关节始终处于与运动员身体不平衡、倾斜的状态,长时间承受自身的压力,导致踝关节易疲劳,从而引发运动损伤,造成对运动员的伤害。
2.3大强度的训练负荷
训练的负荷量过大也是造成短道速滑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训练负荷超过运动员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过度追求运动成绩,而不顾最大承受能力,加强训练负荷。由于运动员训练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造成过度训练,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4核心力量薄弱
强大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和重心、运动技能及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撑的作用。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不稳定,容易造成在弯道滑行时身体重心不稳,冲刺阶段体能下降,技术动作变形,使踝关节承受非常大的不合理的压力,与其自身的解剖结构形成矛盾,导致韧带、肌肉的过度负荷,最终导致运动损伤。
2.5其他因素
踝關节损伤与训练最为密切。各种跑、跳活动容易产生踝关节损伤。例如长跑时脚踩石头、砖头,或者路面过硬、不平,均易出现损伤情况。速滑运动员在训练时,滑、跳选择的场地过硬,运动员用力不当,准备工作没做好,也容易引起踝关节损伤发生。
3预防机制
3.1保持训练和比赛的负荷平衡
局部负荷过重导致机体疲劳,使肌肉的性能下降,非常容易受伤。训练方法、手段、内容的合理以及训练负荷的适宜是运动员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短道速滑运动员要同时兼顾好陆上训练和冰上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比重。因此,教练员应合理安排赛程,使运动员的身体得到及时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2加强核心部位的力量
核心稳定性是指与核心区有关的关节肌群产生、传递能量和保持身体姿势与重心,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姿势与重心非常重要,同时兼顾核心深层和浅层肌群,加强在非稳定状态下,发展运动员肌肉力量、平衡和整体协调能力的训练。
3.3加强医务监督
医生是桥梁,应把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如实告诉教练员,才能保证正常的训练竞赛,团队的和谐,才能更好地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尤其是短道速滑这类周期性运动项目,任何轻微踝关节运动损伤都需要康复,康复计划应该具有针对性。运动员必须经医务人员许可才能恢复训练和比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踝关节损伤的再次发生。
4结语
无论在什么运动项目中,踝关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短道速滑这类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蹬伸阶段,起着主要的作用。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支撑完成动作的稳定性,影响踝关节蹬伸的时间。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特点导致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发生率较高,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要不断加强踝关节的力量训练以及增强运动员对踝关节损伤发生及预防的警惕意识,有效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米博.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接力过程踝膝关节角度运动学特征及预测模型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8(04):15-18.
[2]杨大智,杜江.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06):16-19.
[3]韩春远,王卫星,成波锦,刘书芳.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02):117-1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