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引发的小风波
2019-09-10马海芬
马海芬
摘 要:家长,旧称一家之主,现一般指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或长辈。所以,家长有权对老师或老师的教育提出意见或建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深信,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是做不好的。面对家长的各种建议意见,我们必须与之友好的沟通解决。否则,缺少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就是孤军作战,是很难管理好班级和教育好孩子的。
关键词:尊重;换位;表扬
一、案例描述
周三中午,学校食堂为孩子们配备了水果,每人发到了两个红艳艳的大橘子。孩子们很高兴,吃完午饭返回教室,都迫不及待地撒开小手剥橘皮,惬意地享受着橘肉的甘甜多汁。阳光照进教室,橘香四溢,笑意盎然。多么美好的画面啊!不和家长们分享太可惜了!于是我赶紧用手机为孩子们拍照:先拉近景拍几个可爱的特写,再竖着手机分小组单拍,最后横过手机来一个全景拍摄,完美!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我拍得不亦乐乎。拍好照片,我挑了六张觉得拍得最美的,最能展现孩子幸福快乐的照片传到了微信家长群,并配文:“爸爸妈妈,今天,你们吃橘子了吗?”既文艺又不失幽默。家长看到了,要么拇指点赞,要么动图表扬,个个夸赞孩子们的伙食真棒,还有饭后水果餐,比自己小时候不知幸福了多少倍。
正当我自鸣得意时,突然有位家长微信单独联系我,我定睛一看,是心怡的家长,我立即点开微信,仔细一看:“我家丫头好可怜!”
我一头雾水,立刻追问:“啥意思?”
“马老师,我家丫头从一年级开始就坐在最后一排,怎么三年级了,还是坐在最后面的位置。我看了一下你发的照片,她也不是班级里个子最高的呀,好多男生都比我女儿高,她个子顶多中等偏上,凭什么我们家孩子永远坐最后排?”
看完,我的第一反应是那个悔呀。叫你手贱,叫你发照片,叫你嘚瑟,麻烦来了吧。
家长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作为一个班主任,你永远不会知道家长的关注点在哪里。你想展示的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午休时光,他却关注孩子的座位安排。他们总是认为坐在第一排是最好的,靠老师最近,在老师的火眼金睛扫描之下,孩子肯定能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坐在最后一排,那就是被老师遗忘抛弃的角落,孩子肯定不被关注,老师又不是千里眼,那孩子的纪律学习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当过班主任的都知道,一个小小的座位,牵动着全班家长的心。所以,开学时为了排好学生的座位我可是绞尽脑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时间不等人,不能一直让家长等我,这是不尊重家长。
于是我立即回复:“心怡爸爸,首先,我要向你表示感谢!你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没有在家长群里公然向我诉苦,而是单独跟我交流,谢谢你!”
“老师客气了,不必谢我。你开学建家长群时就说过,孩子的问题无论好坏要单独与老师交流,不要在大群里随便讨论,这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
看来,这不是一名蛮不讲理的家长。于是我又回复他:“我来向你解释一下今年我们班是如何排座的。首先,我是按照个子高低排,其次讲究男女搭配,最后优先照顾特殊学生,如有眼疾的,有超级好动的,还有上课走神专业户,这样安排您能理解吗?”
“理解,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是我家心怡个子中等,按道理顶多坐在第四排,怎么会坐到最后一排第六排去了呢?”
“您也知道,小学阶段女生自律能力强,男生活泼好动,所以我习惯安排学生座位是一男一女,一静一动,以静制动,便于管理。可今年这届学生男女比率严重失调,19个女生,32个男生,女生远远不够呀!我只能先从最后一排安置座位。心怡虽然在全班同学中个子中等,但她在女生中个子排第四,教室里分四组,因此,正好搭配一个高个子男生坐在第四组的最后一排。这样从后往前排位,剩下来的男生就只能和男生坐。我想,毕竟坐在前排,在老师近距离监督之下,谅他们再调皮,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重男轻女啊?”
天哪,重男轻女?我反将他一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您是本班班主任,从全方位考虑,你会怎样安排座位?我很愿意听听你的想法。”
他沉默了很长时间,没有回答。
我趁热打铁:“其实我是重女轻男的一位班主任。我特别喜欢女孩,因为在小学里女生乖巧听话,做事认真,学习勤奋,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总是让女生多负责一些管理工作,同桌之间也总是让女生监督男生呢!”
他还没回复,我决定发射我的糖衣炮弹了:“心怡虽然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坐在最后排,可是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成绩,而且她在班级里成绩优秀,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所以担任班级的组长和纪律委员呢!多亏有了她坐镇最后一排,协助我管理纪律,我上课才轻松多了。我还要感谢你培养出这么优秀能干的女儿呢。”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么高的一顶帽子戴在了他头上,他再也扛不住了。他马上回复:“哪里,哪里!是你们老师教育得好,我要感谢你们老师对我女儿的栽培。”
随即,我话锋一转,开始叫苦:“不过,你今天也提醒了我,不能因为丫头优秀就让她坐在最后一排。我来看看,能不能帮她适当调整一下座位,但就是有一个问题:你女儿换到前面,那么必须有一个孩子要从前面换到后面,这估计比较麻烦。唉,伤脑筋呀!”
“不必了,老师!您也不容易,以后我们家长会多理解你的工作,我们在家管一个孩子都麻烦的,何况你们要管51个孩子。”
终于搞定了,我赶紧致谢:“谢谢你的理解!谢谢您的支持!”一番斗智斗勇,我终于解开了家长的心结。
二、案例分析
(一)尊重家长,放低姿态
家长也是人,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虽然或贫穷或富贵,或高学历或文盲,或脾气暴躁或死缠烂打,他们也会有着自己对教育独特的理解。不管如何千差万别,他们爱孩子的心情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班主任一定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要放低姿态,千万不要像训孩子一样训斥家长,这样只会导致家长不敢和老师交流,不配合班级工作,那今后你的班主任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我们总说,理解万岁。我认为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是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作为家长,看到女儿个子不高却坐在最后排,当然很委屈,忍不住就抱怨了,我很理解他。我建议他换位思考,帮我来安排座位,他也觉得很为难,所以他也理解了我的难处。
(三)表扬激励,拉近距离
表扬,魅力无穷。在今天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一共表扬了三次,两次表扬家长,一次表扬孩子,其实也是间接表扬了家长。第一次是我在准备和他沟通前我先表扬他没有在班级微信家长群里发牢骚,缓和了家长的情绪,以便我接下来更好地和他沟通。第二次我表扬了他的女儿十分优秀,令他十分高兴。第三次我再次表扬他培养出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儿,让他很自豪。欣赏他女儿优秀,赞美他教育孩子成功,无形中已经拉近了我俩的距离。这时候再来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总之,在如今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班主任必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往。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方法不拘一格,但我们必须尊重、善待家长,要细致耐心,运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圆满地处理好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