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 旨在听心

2019-09-10许旭霞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会学学会

许旭霞

摘 要:泛在学习是一个既新且旧的事物,从学习的视觉出发,其旨在着眼于儿童整体素养的提升,关注并改善影响儿童数学素养的形成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置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数学素养于泛在学习中,从而构建数学素养地图。

关键词:泛在学习;听心;学会;会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形成六大综合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在泛在学习中听懂学生的心,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从而构建小学数学素养地图。

一、听图示之心,构建抽象素养地图

图示学习是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法。借助于图示,教师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也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利用线段图或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加强策略意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会学数学,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一)“图”与“意”之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例1是和差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思考、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就需要借助画图这种直观的形式来理解数量间的联系。画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可以怎样解决问题。这么做,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体会线段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画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例2是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整理实际问题的条件,并且能利用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正确列式解答。

(二)“图”与“智”之心

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时,不急不躁,步步为营,润生无痕。首先,例题的教学细致入微,重在方法指导。从读题后要求学生静心思考1分钟,到分析题意后生说师画示意图,再到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图,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其次,变式题的设计层层递进,重在学法引导。从已知長,长增加、长减少引起面积变化,到已知宽,宽增加、宽减少引起面积变化,再到长宽都不知,长宽变化引起面积变化等。徐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如何画好示意图,在确定示意图后,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怎样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答题思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画图的必要性,感受画图的价值。最后,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感悟一下子从初级水平——动手操作、中级水平——脑子里画,提升到了高级水平——手脑并用。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画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策略,而学会画图则是一种数学素养。

二、听描述之心,构建逻辑素养地图

学习活动是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数学规律的描述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听懂“同”与“异”之心。学生在描述时,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一课时,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微调:先从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引出两点间的距离;再从线段向一端,向左向右无限延伸得到射线,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得到直线;然后由线段的两个端点A、B进行操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从一点出发只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学生在描述射线和直线时,借助于线段的特征,大胆地猜测、想象,教师则结合信息化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了直线,从而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素养。

三、听联系之心,构建建模素养地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的能力能开启学生心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通过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才能,又有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在体会数学来源的同时,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

(一)“点”“线”“面”之心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起点以及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来展开教学。通过多次操作,多次比较,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在明确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追问、启发和诱导,研究学生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发展,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贯穿始终,合理运用观察比较法、小组学习法、操作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倡导思考的自由,表达的自由,操作的自由,使数学学习如呼吸般自然,从而育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于无形中。

(二)“数”“图”“事”之心

例如,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一渔民在从右往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每打一天渔就打一个结,“满五进一”,用来记录累加打鱼的天数(如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位渔民已经累计打鱼多少天?

类比于现在我们的十进制“满十进一”,可以表示“满五进一”的数为:千位上的数×53+百位上的数×52+十位上的数×5+个位上的数。由此可见,这类题目是用数字表示事件。在解决问题时,要从数、图、事的联系入手,只要用2×53+1×52+2×5+4就可以求出最后的得数为289。

四、听巧算之心,构建运算素养地图

四则运算,几乎覆盖了小学数学所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听懂“律”与“算”之心,掌握巧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从而构建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这个单元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理解并掌握运算律。例如,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性质解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258-36+242-54,班内好几位同学第一步做对了,算式列为(258+242)-(36+54),接下来却算成了500-100=400。又如在巧算25×24时,可以这样算25×4×6,也可以这样算25×4+25×20,而有些学生会写成25×4×20,导致错误。由此可见,学生学会巧算的方法很重要,而养成静心、用心、细心的数学运算素养更重要。

五、听比较之心,构建想象素养地图

许多实际问题,通过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便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識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更直观,辨别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更强。

(一)“图”与“意”之心

如下图,方格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160,整个长方形表示( ),图中最大的梯形表示( )。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90%的学生第一空都对,因为他们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出阴影部分和整个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而第二个空每个班级做对的学生基本不超过50%,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没找准最大的梯形,二是在比较阴影部分面积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时出错。由此可见,学生对图意的理解尤为重要。

(二)“境”与“理”之心

例如,在教学例题“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有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时,在理解题意后,教师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列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具体说说自己的算理以及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方法一:(6+4)×24 ;方法二:6×24+4×24。第一种方法是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第二种方法是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比较后的发现举例、猜测、验证,从而明确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六、听整合之心,构建分析素养地图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听懂“变”与“定”之心,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例如,老师在上六年级“图形运动总复习”一课时,可以从复习课的主要功能——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四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抓住知识的核心和本质,从运动的三要素,即运动、大小和位置来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的活动而展开的,都是结合对各种运动注意点的整合而研究的。通过对图形各类运动的整合,通过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课件展示错误解题和规范操作的整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听学习之心,构建数学素养地图;另一方面,要听学生之心,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参考文献

[1] 杨孝堂,陈守刚. 泛在学习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会学学会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学会分享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探究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