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恶治陋习强治理
2019-09-10于海军
于海军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着力解决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涉邪教等问题的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然而,也应看到,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高,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乡村治理需破解的难题还不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近日指出,随着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违法犯罪活动仍然不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
韩俊说,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着力解决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在总结各地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强调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1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指导意见内容丰富,提出了诸多政策举措。
事实上,乡村治理不仅是社会建设问题,还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
农村社会稳,国家大局才能稳。那么,如何通过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农民的安全感,让农村更加和谐有序?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农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指导意见对此作出部署,比如,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侵吞集体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大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乡村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随着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一些农村的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问题有所蔓延,成为农民的一大烦心事。
对此,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乡村文明培育行动、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农村文化的引领等4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提出要推广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等方面的好做法,推动形成农村新风尚。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一字之差,背后则是理念的巨大差别。韩俊指出,治理不是管制,治理不是政府唱独角戏,不是政府单打独斗,也不是单打一。过去,“一套模式管到底、一种方法用到底”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如何保证新措施在基层有效落地、落实,指导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强调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涉及党委和政府很多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指導意见提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特别是不能把政府部门的工作摊派给村级组织,原则上各政府机构不能在村里设立分支机构,真正要下大功夫治理村级组织迎评多、会议多、考核多的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分类确定落实措施,形成适合本地的乡村治理机制。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表示,通过试点示范,鼓励地方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推动乡村治理的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
乡村治,天下安。有专家指出,不管是从遏制天价彩礼、惩处小官大贪,还是此次明确“把涉黑涉恶者清理出村干部队伍”等,有关乡村治理的新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因此,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首要是必须正视问题、梳理问题,对文件列举的17个方面的任务逐一对照、对标,把乡村治理重点放到治“疾”上。
有评论认为,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是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乡村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打上规制补丁,明确操作规范,提供治理思路,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让村集体更有凝聚力、战斗力,也为乡村治理清除存量问题,让乡村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
(:民生周刊 201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