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苑瑰宝画绣经典
2019-09-10周诗卉
周诗卉
中国刺绣工艺源远流长,顾绣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万历至崇祯年间,是惟一以家族冠名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据《顾绣考》载: “今天下称刺绣为顾绣者,以明代上海顾氏刺绣之名,震溢海内故也。上海顾氏以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顾名世而始著称。”顾绣因顾氏所居园林“露香园”,亦被称之为“露香园顾绣”。
顾氏女眷精于刺绣,其中顾名世长子之妾缪氏、孙媳韩希孟、曾孙女顾兰玉三位女红为顾绣的创始、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顾绣起初只是家藏观玩、馈赠亲友的“闰阁绣”,描摹古迹画作,配色古朴淡雅,流露出宋绣之风。明崇祯四年《松江府志》记: “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作人物、刻画精巧,为他郡所未有。” 斗方是中国书画传统装裱样式,花鸟和人物是中国书画题材,顾绣将松江画派的画理风格融入到刺绣技术中,以宋元名画为粉本,选取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亦画亦绣,画绣结合,浑然一体。顾绣绣线丰富多彩,绣法缜密复杂,常用的针法有套针、滚针、接针、扎针、摘针、施套针、网针、编针、垫绣、虚针、打籽等,并善于按物施针,形态灵动。 《顾绣考》载: “露香园顾绣,据称得之内院,其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亦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夺天工,而山水、人物无不必肖活现。” 顾绣应物赋彩,古法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众多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曾多次为顾绣题款,赞叹其“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
明代晚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因顾家家道中落对外传授技艺,使顾绣从闰阁走出,从而扬名天下。顾绣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宁、苏、杭一带,顾绣风靡一时。商品化后的顾绣艺术性减弱,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富贵、多子、祝寿、祥瑞等题材增多,除了册页、手卷外,常见图轴、条幅等便于悬挂装饰的形制。清嘉庆之后,顾绣衰微,失去了“画绣”的特色,从注重观赏性逐渐向实用性转变。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7幅顾绣珍品,题材广泛、装裱形式多样,分别为《明代顾绣天王像立轴》《明代顾绣八仙祝寿图轴》《清代顾绣松鹤立幅》《近代顾绣竹扇面》《近代顾绣唐诗一首扇面》和两幅《明代顾绣打弹条》,每一幅顾绣作品都富有浓厚的中国画韵味,刺绣技艺与笔意彩墨完美融合,充满文人情怀。
《明代顾绣打弹条》两幅,绢本,尺寸分别为长69、宽42厘米(图1)和长74.5、宽34.5厘米(图2)。在作品下方绣一男子,头戴巾帽,着圆领大袖长衫,侧身,左手执弓,右手向后欲接男童递过的物品。男童左手提竹篓,右手伸出向男子递物,快步小跑,愉快地跟着男子,神態生动,活灵活现。画面右上侧绣一只飞鸟,男子望向飞鸟,似准备将其击落。其中幅作品中部用滚针绣出云朵简练的线条,并表现了伸出云外的 两枝树叶。两幅绣品上部均题字“喜得月中仙贵子,连生天赐玉麟儿”,笔迹相似。其一题字后绣圆形朱红钤印“露香园”和方形朱红钤印“青碧斋”(图3)。其二绣圆形朱红钤印“青碧斋”和方形朱红钤印“虎头”(图4)。这两幅作品虽选用相同题材,但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图一人物穿浅绛色长衫,以丝线绣衣纹,长衫上没有其它图案,而是用墨勾勒出衣纹褶皱,以笔代针,进行补色和套色;孩童衣裤上的衣纹线条亦是如此。图二绣品色彩鲜艳,男子穿浅蓝色长衫,露出橙黄色的内搭,长衫胸腹部绣海水纹饰;孩童穿橙黄色短衣,露出蓝色内衬,下着团花绸缎裤。两幅顾绣均采用套针、滚针、接针、斜缠针等针法,针不及之处以笔接色,虚实结合。顾绣的真谛在于以绣为主,以画为辅,绘、绣相互映衬,使色彩深浅变化有致,富有生趣。
《明代顾绣天王像立轴》(图5),绫本,长51.2、宽30.3厘米。作品绣天王相,头戴五佛冠,白色圆形头光,头光层层绣成,流畅均匀。身穿铠甲,外有披风,左手持长矛,坐于鬃狮之上,狮子的绒毛根根分明,擘丝细致如发,针脚极密无痕。此幅立轴采用了套针、平针、滚针、接针、铺针、长短针等针法,将天王像的威严神态和鬃狮的生动活泼自然传神得表现出来,反映了绣者高超的刺绣技术。在画面右下方钤印“巨阵君”“自力堂”“意圆居士”,在画面左下方钤印“醑研楼”(图6)。“自力堂”“醑研楼”是陈瑞园的斋号。陈瑞园生于1910年,曾在四川成都创办中医诊所。他不仅是位医术精湛的中医师,同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收藏,一生未购置田产房屋,而是将行医所得全部投入到各类古董字画收藏之中,并对每件藏品加以考证和研究。此幅顾绣上钤盖有陈瑞园的收藏印“自力堂”“醑研楼”,足见他对此顾绣作品的喜爱和重视。
《明代顾绣八仙祝寿图轴》(图7),绫本,长111、宽48.5厘米。图轴彩绣西王母于瑶池胜地大摆寿宴,八仙前来祝寿的场景。上部云间西王母双手捧寿桃,乘彩凤从天边飞来,执扇仙女陪同;瑶台上,桃树下,高额长者回首笑迎山道、石桥间,八神仙手持法器与贺礼或恭候、或迎奉,结伴前来。传说每逢农历三月三日,西王母生辰,都要举办蟠桃盛会,上界诸神均往祝贺。此图人物众多,主体部位采用套针、掺针和齐针绣成,西王母所披云肩用钉金绣;老寿星等须眉用钉线绣;篮子、莆团、裙等为网绣;轮廓和边缘用滚针;树杆、树叶、小草、山石用松针、鸡毛针等针法绣出。 整幅作品针法繁多,不同的针法表现出远近的透视之感,场面浩大,布局均匀。图轴左上部题“几会瑶池开暖阁,云移霄汉赴蟠桃”,题右上绣“青碧斋”朱文长方形印,左下绣“露香园式”“顾绣”两枚朱文方印(图8)。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幅与此图轴相似的《清代蟠桃会图轴》,两者在构图上相似,绣法相同,人物布局和山石树木在画面位置安排上略有不同。
《清代顾绣松鹤立幅》(图9),绫本,长93.3、宽38.4厘米。顾绣注重选取意境高雅的古代画作为绣本,此幅图轴为绣画结合,以绣为主,以画为辅,恬淡雅致,不静不喧。画面底部绣两只白鹤站立于松树之上,左侧生出一株折枝桃树,红日高挂,烟云环绕。松树、桃树、白鹤均先绣轮廓再赋色,套针绣出仙鹤丰羽和树干,滚针点鹤眼,松针绣松叶,接针泛云雾,上部中央用齐针绣题款“风云讵有餐霞志,霄汉常悬捧日心”,接针绣“露香园”“虎头”钤印(图10)。 “虎头”是顾绣常用的钤印之 ,清代顾绣出自不同绣庄,所绣“虎头”的字体、大小各不相同,常与“露香园” “青碧斋”等印一起出现,成为清代顾绣的标志。
《近代顾绣竹扇面》(图11),直径25.2厘米,圆形,白底。滚针绣出竹和山石的轮廓,套针填充颜色,抢针表现深浅变化,以针代笔,以线为墨,镶色和顺,格调高雅。齐针绣题“望无楼风口为有化龙形”10字,款“仿管夫人佳作於得月楼”,落“女史秋云针”。此幅竹石顾绣扇面是陈瑞园的收藏。陈瑞园常在自己收藏的书画和刺绣作品上钤盖“燧田”“燧田收藏”“燧田鉴赏”等收藏印,此作品右侧怪石之上有“燧田”“顾绣”钤印两枚(图12)。
《近代顾绣唐诗一首扇面》(图13),直径25.2厘米。圆形,白底绣唐诗一首,为唐代诗人李频所写的《湖口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田)。去雁远j中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连(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落款“录唐诗一首於杏浦”“紫藤小榭”“女史秋莲鍼(针)”,并绣“延”“年”钤印两枚。此扇面曾为陈瑞园所鉴赏和收藏,盖有他的收藏钤章两枚,分别为“自力堂” “燧田眼福”(图14)。
通过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作品可以看出顾绣精妙的构图、复杂的针法、典雅的风格、诗书画印的精髓。顾绣丝线淡彩,将刺绣工艺与传统绘画审美紧密结合,因材施针,画绣兼容.自然传神,是中国刺绣艺术独树一帜的瑰宝。
(责任编辑: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