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9-09-10张学凤
张学凤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之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鉴于此期间是学生启蒙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从娃娃抓起:既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认可与鼓励,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要发展进步,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教育也如此,更要创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一批批创新型人才,让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的后天引导与栽培。在此,笔者将通过本文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紧扣教学内容,灌输创新概念
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王业宁曾说过:“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内容就是最基础的知识积累,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灌输创新概念。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彩色的翅膀》时,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海岛小战士回家休假却时刻惦记海岛人民,不远万里从家乡带回一箱昆虫,帮助西瓜传粉的故事引出文本的主题:“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昆虫和表达海岛战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文展示了海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初衷——爱岛建岛思的美好品格,赞美了战士的高尚爱国情操。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文中的“彩色”及其意蕴(希望)进行更多角度的认真思考,让他们深入了解“彩色”多重意蕴的同时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由此可见,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创新提供了知识积累,还能培养出学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二、创建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环境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理,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放松、快乐的和谐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采用情境激趣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影片引起学生课堂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片讲述了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家庭和学校的约束,经常逃学闯祸,一天晚上,他与好朋友到墓地玩耍,无意间目睹一起凶杀案。因害怕凶手的追杀,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一起逃亡的途中经历了一系列惊奇的冒险。教师通过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影片将学生带进一个奇妙、充满想像力的世界,引起学生无意识注意,为学生创新提供了新鲜的创作素材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在此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三、鼓励学生想象力,加强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曾说过:“创造力就是想出新鲜事物,创新就是制造新鲜事物。”小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阶段。针对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青山不老》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一位山野老农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不惧艰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在讲解中,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山野老农对家乡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为老人创建一幅梦想家乡的蓝图。与此同时,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创建美好蓝图时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并给予学生作品相应的评价与鼓励,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了解与评价拉进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要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与创新力的培养。
中国著名的画家、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说过:“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新精神。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2019
[2]黄宗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3]贾红彩.给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新天地——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