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09-10阮炽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阮炽强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视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存在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彻底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有意识地开展思维训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练习。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视野、知识面。本文在阐述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主要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一、语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判断个体智力层次的重要标志。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是在语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够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必备能力。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逻辑性思维能力

逻辑性思维能力反映了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具体表现在:善于逻辑清晰、深入透彻地思考,能够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善于从整体上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善于开展全面、系统的语文思维活动(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透彻理解阅读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和本质,从而具备比较不同文体、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作品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要具备通过描述事物揭露事物本质的能力,使文章立意深刻,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语言简练、生动,富有逻辑性。

2.灵活性思维能力

灵活性思维能力是指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能力,主要反映语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具体表现在: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善于活跃思维过程,能够灵活转换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进行迁移。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学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向用各种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去思考,同时能够将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迁移。

3.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智力品质,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步骤和手段,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假设;善于从正反两面分析依据,能够坚持正确的观念,并积极纠正错误的部分;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盲目附和别人观点;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通过缜密的思维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可以辩证地分析阅读内容,知人论世,对文章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形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认识和改进写作方面的不足。

4.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能够在广阔的领域内独立思考问题。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善于根据阅读内容联想、比较,提出独到的个人见解;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要善于从新颖的角度观察事物,选择新颖的写作题材,拓展思路,能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联想、比较,提出独特的个人见解;在写作中,要学生做到角度新,题材新,逐步形成个人写作风格,准确表达自己想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对于初中生而言,虽然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均较小学生有所提高,但是受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定势的影响,受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缺乏质疑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难以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2.1.1从矛盾中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诸多看似矛盾、实在用笔精妙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矛盾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领会作者意图。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一对矛盾的词语,即“大约”和“的确”。教师可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时间,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领会这两个矛盾词语使用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看一段课文相关情节的录像,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为什么既说他普通又说他绝不是平凡的树呢?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原因,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给学生时间去独立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普通”和“不平凡”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好处。这时用多媒体投影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图片,使矛盾更直观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导学生分析。

2.1.2从反面质疑。反面质疑是发展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标题、人物形象、结论的反方向进行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取更为全面的认知。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标题中质疑,即愚公真的“愚”嗎?例如,在学习《犟龟》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犟龟真的冥顽不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吗?等到学生阅读完全文后,引导学生对犟龟这一形象进行质疑。教师要让学生在细读文章、用心体会的基础上,解决质疑。又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刘禹锡将房子起名为“陋室”,是他真的觉得自己的房子很破旧不堪吗?通过深入学习可知,“陋室”是真的简陋吗?分析完全文后可知,作者认为只要品德高尚,就不会觉得简陋。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崇高的志向和情操。

2.1.3从对比中质疑。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经常会运用到对此的写作手法,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比的角度看待事物,在对比中提出质疑,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变色龙》一文中,作者对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描写了六次态度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描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过程中的六次态度转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比6次态度变化的角度进行质疑:奥楚蔑洛夫真的是善变的人吗?教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一层地理解文章思想,从而领悟到奥楚蔑洛夫态度上的“变”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本质上忠实拥护封建沙皇统治的奴才嘴脸是始终没变的。如,在《故乡》一文中,作者描述了不同时期的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比变化的角度进行质疑: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教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一层地理解文章主旨。并且播放《变色龙》及《故乡》电影中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更加强烈的感受到对比。

又如在《范进中举》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范进中举前后行为的对比、以及别人对他的态度前后的对比进行质疑:范进中举前后的行为和别人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2.2指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当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包括观察、联想、想象、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辩证等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2.2.1观察法。在思维能力培养中,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的思维教学模式,强调将观察与思维有效结合起来。如,在语文教学中一项名为“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顺序去观察月球,总结观察心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创作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在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白鹅》时,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不同方面进行观察,而后,让学生写一篇状物的作文,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这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播放白鹅的有关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配合课文的文字进行观察。

2.2.2联想与想象。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对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而且还有利于实现情感培育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创造意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想象、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作品,感受作品中传递的强烈感情,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演变成饱含情感和形象运动的动态思维过程。如,在《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一共写了“七件事”,表达着对蔡老师深厚的感情,全文透出作者对蔡老师深深的依恋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提示进行形象思维,不仅要让学生重塑文中所描述的相应形象,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在大脑中找寻现实生活中与此类似的动人形象,从而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

2.2.3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性、系统性地分析问题,并能够概括性地对分析内容进行总结。综合分析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能够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两个层次阅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一层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置、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特点;第二层是作者在此基础上,总结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画面”。《神奇的珍稀动物——针鼹》从第二段开始分别介绍了针鼹的外形、习性、繁殖等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针鼹的形象,通过分析文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形象地在脑中构建针鼹神奇的形象,优化逻辑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播放苏州园林和针鼹的一些视频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

2.2.4辩证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对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问题造成了一定阻碍。在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时,既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逻辑学知识,也不能生搬硬套地归纳演绎推理理论,而是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从语文教材入手,抓住典型事例,通过适当提示和训练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塞翁失马》一课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塞翁失马》一课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福祸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正是从辩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给予学生适当提示,让学生利用辩证法更好地理解文章本质与内涵。

2.3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2.3.1重视知识经验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越会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越能够从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扩大知识面,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穿插历史、地理、生物、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为语文学习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2.3.2鼓励学生多思多想。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敏性。教师可在学生初步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开展思维活动,从现象推测出本质,从局部推测出整体。尤其在学习新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体裁、开端合理推测文章的思路结构、大概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上推测出文章结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体裁、开端推测文章的思路结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阅读说明文《从甲骨文到縮微图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题目上推测出文章的结构,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古代的书、近代的书和现代的书籍,介绍了书籍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即通过时间的推移来贯穿全文。而后,学生可推测出的文章结构。

又如,在做阅读训练《从宜宾到重庆》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顺序,即通过空间的转换来贯穿全文。这样学生可根据推测出的文章结构,从而层层深入地挖掘文章内涵。这时候可以播放相关的地理资料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

2.3.3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多样化的思维活动。初中语文教材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背影》一课中,父亲攀爬月台时的背影是全文最为精彩的片段,教师可着重于对这一片段进行讲解,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播放电影中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作为辅助,让学生融入自己的亲身体会,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思,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当中,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提高对文章的赏析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加强学生思想能力的训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辟语文教学新路径,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写作水平以及基本思想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田淑云.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视界.2014(11).

[2]邢丽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3).

[3]顾美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7).

[4]罗可松.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12).

[5]张海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6]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9).

[7]姚玉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3(9).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