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2019-09-10童辉
童辉
摘 要:课堂提问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也是了解学生学情,获得反馈的一种手段,是每堂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提问常规化、随意化的背景下,提问的作用反而被弱化,教师显然需要就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分析了课堂提问的现存不足,对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提出了几点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引言
提问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它却被很多教师所忽视。其实,把握住提问的技巧,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够对教学效益的提升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追求有效的提问之前,教师必须认识当下自己在课堂提问中陷入的误区。
1.课堂提问的现存问题
1.1重数量轻质量
提问已经成为了课堂上一个常规化的环节,在很多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也不在乎提问的时机,完全是即兴提问。一名学生无法回答就提问下一名,一个问题解决后就设计下一个。要知道,一些问题的提出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会拖慢课堂教学的进度。这样重数量轻质量的提问是缺少实效性的。
1.2重提问轻反馈
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立即说出准确答案,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从学生给出的答案中,我们能够收集到很多信息,包括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思考问题的思路等等,教师要根据这些信息来设计后续的课程教学方案,适当做出调整。但是很显然,当下的课堂提问如雁过无痕,教师不从中收集信息,学生也不会在问题过后反思,削弱了提问的效果。
1.3提问过于盲目
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异,教师在对他们提出问题时显然是需要有所考量的。但是,有很多教师在提问和选择回答者时都很盲目,随机挑选,学生难以回答问题,积极性自然会被削弱,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在学生陷入回答问题的困境时,教师应该伸出援手,加以引导,而不是站在一旁旁观。
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
2.1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也有难度的差异,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提问,问题对学生来说要符合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不能过难,让学生觉得茫然无措,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挑战性[1]。
如在讲解函数奇偶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由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实物引入,如埃菲尔铁塔和天安门。之后教师应该寻找一名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定义看书便可获得,并给予鼓励和赞扬。随后,教师再请中等生举几个偶函数的例子,如y=x2。最后概念辨析,教师可以举几个学生容易判断错误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偶函数,如教师可以让优等生回答,y=x2+1,y=x2(x≠1)这两个函数是不是偶函数?概念辨析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邀请优等生回答,倘若连优等生都答错了,教师就更应该细细讲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应用该概念[2]。
2.2课堂提问要更加立体
课堂上每一次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要对应学生的需求,否则全体学生都会对问题呈规避的态度。数学性的问题如果脱离了它存在的背景,单独被提出,思考的难度会在无形之中增大。教师应该为问题设置背景,使其更加立体,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形象的情境中思考,降低解答问题的难度。
如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2个小时,你应当如何校准?当时间校准后,分针旋转了多少度?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既与教材有密切的关系,又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关联,学生能直观的从自己的手表看出需要旋转多少度才能与正常时间吻合。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角度转化为弧度,并根据手表的刻度盘来认识角度和弧度的关系。这样的提问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借助自己身边的实物来分析问题,更加直观具体,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情境中收获知识,在教师的提问中掌握、应用知识。
2.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指引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需要教师及时的指点和评价,对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给予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回答不太准确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追问或者委婉的指点。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给予鼓励和安慰,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同样以奇函数、偶函数这一概念的教学为例,当学困生经过仔细阅读课本准确无误的回答出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时,教师要给予赞扬和鼓励,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困生克服消极情绪努力参与课堂提问。而在辨析概念时学生很有可能答错,即便是优等生也不一定一学就能准确应用,这时教师可以加以追问:“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是否几个点满足了对称关系函数便具有奇偶性了?”等问题,通过追问或者进一步的解释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
2.4课堂提问探究化
有效性的课堂提问不僅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要能促使其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由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时,学生在掌握了“代入法”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做函数 的简图时,我们采用了“五点法”,那么由函数 的图象求解析式时,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五点法”?五个点的位置有什么特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参考文献
[1]张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31.
[2]熊军燕,黄纪宏.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2013,(08):129.
[3]梁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