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9-10廖楚婷
廖楚婷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旨在阐述如何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合作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中的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然而,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传授知识以单向知识传授和满堂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高,缺少自主性;学生实践能力差,出现“高分低能”等现象。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明确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注重问题的设置
“学”是指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对于学生在“学”的这一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还要进行自学指导,要根据课本所学内容的难易、多寡以及深浅程度设定精准的时间,并将时间和任务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學习的方法和方向,使“学”变得明确而集中。此外,课堂是缺少不了教师的提问的,没有提问的课堂肯定不是好课堂。那怎样的提问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呢?这就考验教师的备课基本功了。因为教师所问的问题主要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与掌握的内容,以及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重点着眼,从基础性着手,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不断完善。
二、“导”——注重引导的方式
“导”实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通过学生在自学的时候面临的问题进行引导,一般包括以下问题:
1.大家都不能正确理解“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学生在“学”时,出现的具有启发意义的生成性问题。
3.学生在“学”时,可能出现的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的由教师所提出的预设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的引导方式有所不同。首先,浅显的问题可以通过同桌之间进行相互讨论或者是同桌之间以“兵教兵”的形式呈现。其次,稍复杂的问题通过前后四个人小组进行讨论,这里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小组围绕着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以案例或者视频的形式,学生结合案例或视频能够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最后,再难一点的问题通过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胆小的学生要多鼓励,对于积极的学生要多表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精心选取和设置恰当的案例,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更易掌握和运用知识。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留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教师的引导必须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
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的情境。教师能够运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提出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对教学情境感兴趣从而提升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以直观性的图表创建情境,比如在教学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点中,可以提供中国各地区房价数据对比材料,让学生在数据对比中感受到各地区房价的情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弊端;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当教学中涉及到投资理财的知识点,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跟电影《西虹市首富》里的主人公王多鱼一样拥有了10个亿,你打算怎么花”,学生从花钱的方法着手,掌握投资理财的风险性和收益性对比。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知识点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对中美贸易战之间有什么看法?对于目前华为在国际中的情况,你觉得中国企业要怎样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结合目前的时政新闻,创建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把最近的新闻热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传统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或者依赖PPT所展示的“标准答案”,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侧重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观念中就是“要我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切勿好高骛远,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课堂45分钟,如果要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加强学生课堂上学习行为习惯的常规训练,落实“课堂十不准”,在自主学习时间内高效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在课堂外有课前预习、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自主进行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在行为习惯培养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将时间细化到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不同,基础情况不一,因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就有所区别。教师在课堂施教中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灵活选用学习方法。一般来说,教材中知识点要求达到识记、了解程度的,学生自身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即可。这主要是针对概念性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货币”。对于那些要求达到领会、理解程度的知识点,学生可选用案例分析法、同桌交流合作法进行学习;而那些要求达到分析、综合、应用程度的知识点,则应选用小组合作法、习题讲评法和头脑风暴法等等。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并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单独地学习,而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非常重要。正所谓“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换另一个思想,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主动进行交流与探讨,能够在交流过程中主动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房慧.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2]文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3]陈秉初.合作办学背景下的课堂转型之路: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