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侯:以少带多整合小学课内外阅读

2019-09-10黄远霞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叙事性群文人物形象

黄远霞

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接触到的文章清楚地分成了四大类,即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非连续性文本,而且针对每一类文体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叙事性作品占了最大的比重,在教学时,此类文章要求关注故事的梗概、场景、细节以及表达效果、表达顺序等。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结合我区进行的群文阅读研究,以及学校的新教育实验,我校确定了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逐渐突破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慢慢将范围扩展到整本书, 实现“一本带多本”,开展“班级读书会”,建设“书香校园”。

一、群文阅读教学与单元整组教学整合

“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一般是“一篇带多篇读本”或“一本带多本”,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指导,落实阶段研讨活动。课题组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首先,我们通过对语文单元教学的教材和内容进行整合,从叙事性作品的主题、语言表达方式、文章题材上确定一个主题,将一个单元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都编排在这个主题之中,使教材的价值与作用最大化。比如四年级上册《雪》这个单元,通过学习叙事性作品《风雪夜归人》《第一场雪》,理解雪的意象,为六年级学习“岁寒三友”这个单元打下基础。再比如六年级通过两个单篇阅读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夜莺之歌》的学习,掌握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而理解人物品质。然后再给一组叙事性作品写人的文章如《苏东坡的故事》《巴金的故事》《张大千会见毕加索》等进行拓展。培养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

二、品读叙事性作品,走进感人的故事

本学期以“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形象”为研究重点,叙事性作品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它主要通过生活事件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或者说明道理。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所以我们一般采用单篇学习阅读方法,群文拓展阅读,发展高阶思维。

(一)单篇精读叙事性作品时,我们采用把握故事情节—抓住故事线索—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升华文章中心。

(二)群文统整阅读,多维把握同一人物形象。在阅读时,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往往会用联想的方法,从正在读的作品想到相关的作品与人物,或者将书中的人和事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等有更强烈的感知,人物形象的把握也更准确、更深入。

比如通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林海音这个人物形象,知道这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认识上,未免肤浅了。作为精读课文,《迟到》一文中,小英子的经历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我们从教材延展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作家以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角度,将小说从平淡的、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聚焦了五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在充满淡淡的忧伤中表达生命成长的主题和童年逝去的无奈。

在群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阅读表格,完成五个故事的内容概括,然后解读表格,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观察每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现共同点,即:A.每个故事都有英子,都是以第一人称“我” 来观察、记叙和描写的。这就是自传体小说的特点。B.结果都是离开。

通过对比发现,学生就能理解整本书“深深的怀念,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知道在温暖小世界后面还有一个错综复杂的悲惨大世界,同时也表达了生命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哀叹,“小英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更为丰富和完整了。通过全方位地解读人物,才能深刻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作用。

(三)群文对比阅读,准确把握同类人物的命运。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和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创造的抒情心理小说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文章描写了生活极其窘困的桑娜夫妇收留邻居西蒙家留下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人们生活的悲惨,赞扬了“穷人”们善良、互助的高尚品质。只有多角度聚焦人物,感受他们的形象,学生才能加深对叙事性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整合阅读信息,就能较好地理解人物形象。通过相似的、有关联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组文章后,你对俄国有什么印象?”通过交流,学生能将零碎、杂乱的信息清晰地整理出来,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单篇叙事性作品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關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选好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习得规范性的语言。

教师在群文教学中则采用了“议题”而非主题作为选择文本、结构课堂的基础。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可以论性和开放性。通过交流,学生能将零碎、杂乱的信息清晰地整理出来,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对多元、差异的倾听、理解、协商、妥协的过程中达到对人物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共同认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思维对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争论、对比中不自觉采用各种方法对文本进行阅读和讨论,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叙事性群文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