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学校小学生食堂就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苏耀松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问题策略

苏耀松

[摘  要:农村孩子在校的就现状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频繁报出了农村小学生食堂就餐存在的问题,起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这同时也暴露出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对学生食堂就餐管理方面的疏漏。那么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农村学校小学生食堂就餐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农村学生在校就餐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或建议,希望通过改善农村学生的就餐现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食堂就餐;农村小学生;问题;策略]

一直以来,孩子在校就餐是否能吃饱是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孩子就餐的营养搭配和清洁卫生,以及其就餐习惯,这些方面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层面也没有得到重视。曾有一篇报道写到,中国某学校校长带领学生去日本参加交流活动,待到午餐时间,中国小学生互相拥挤,大声喧哗,而且有很多的吃剩饭菜;反观日本小学生,自觉排队,井而有序,吃多少打多少。这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我国的素质教育严重落后与不足,没有从小抓起,从这些小细节也反映出了国民素质偏低。因此,笔者实地调查了某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就餐现状,并根据其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仅供参考。

一、农村学校学生就餐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对农村小学生就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大多农村学校一天提供两餐(早餐和中餐),学校食堂中划分了相应班级的就餐区域,由于食堂有限,每个班级可分到两张桌子的就餐区域。食堂工作人员提前将早餐和中餐准备好,待到就餐时间,学生到指定区域进行就餐。低年级的学生由班主任打饭,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时由班主任打饭,也有时由班干部打饭。从实践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在食堂就餐存在以下问题。

1.就餐秩序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宠爱他们,一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很少关心同学,都不肯吃一点亏。打饭时都是你争我抢,打菜也是不为后来的同学考虑,仅顾自己;而吃饭的时候,大声喧哗甚至打闹,饭菜洒落在地,一片狼藉,这些现象都是较为严重的,那么从这也能看出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就餐习惯。从就餐情况来看,有班主任在场的班级,就餐秩序良好;而没有班主任在场的班级,学生暴露了自己的本性,没有纪律。如果不管班主任是否在场学生都能做到文明就餐,那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2.就餐习惯

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有的学生一手灰也是直接拿着碗去打饭,班主任见状也只是口头说教并没有重视起来;吃完油腻的饭菜后,学生满嘴是油,直接用衣袖擦拭而不是纸巾。另外,常有剩饭剩菜的现象,不管是吃得完还是吃不完,都要留一点在碗里,没有做到“光盘”,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3.就餐营养

该学校食堂在荤素营养搭配上做得比较到位,基本是一荤一素一汤。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小学生有严重的挑食现象,特别是有许多小学生不吃芹菜、胡萝卜,看到有这些菜就用汤兑饭吃,甚至遇到不合口味的菜,连饭都不吃了。这样下去,学生容易营养不良。

二、解决农村小学生就餐问题的措施或建议

1.培养学生良好就餐习惯,规范其行为

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小学生就像熔化的铁水,要趁热将其浇铸成规定的形状,不要等到冷却后,再想改变就难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农村学校要注重学生就餐习惯的培养,以便为学生日后的行为习惯夯实基础。在培养学生良好就餐习惯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为学生制定文明就餐和健康饮食的规范。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访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方面的规范并不清楚,表示老师虽有讲过但没有重视,学生也就无所谓了,或者是学生不知道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文明就餐和健康饮食的教育,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么做的原因,并随时随地督促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2.树立榜样示范,集体熏陶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在其《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行为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周围伙伴及看护人的行为影响。榜样示范具有潜移默化、激励调节的作用,若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或文明礼仪,首先老师就要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越贴近于学生实际越有利于学生模仿。当然,在小学生良好就餐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集体的熏陶。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约束。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重视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通过表扬就餐习惯好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适当地举出反例,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大家互相监督,互相进步。有时集体的力量能够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家长的苦口婆心。

3.需要家庭的相互配合

在对小学生就餐习惯的培养中,僅靠学校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庭的配合。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控力。那么,在学生自控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与督促,才能保证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家庭方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重视孩子生活习性的培养,这不单是就餐习惯一个方面,而且孩子各方面的习惯培养,比如读书、写字、交流、交往等;二是鼓励孩子独立就餐,孩子的依赖性较强,有家长在身边时,习惯性地依赖父母,所以要鼓励孩子独立就餐,让孩子明白不管父母在不在身边都是一样的;三是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对小孩子来说,最想要的就是得到认可,所以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四是把握爱的尺度,现在的家庭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了,这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把握爱的尺度,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让孩子尝试。

参考文献

[1]徐香茹.小学生就餐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05).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问题策略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