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屡禁不止的“高空抛物”社工能做点什么?

2019-09-10张伟

大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抛物杜绝社工

张伟

2018年3月,东莞塘厦镇观澜某小区一名3岁女童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直接昏迷,送进了ICU,医生诊断为“重型颅内损伤”;2019年6月,深圳一5岁男童被高空坠落的窗户砸中,送入医院抢救3天后,还是离开了人世;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全国各地不断有高空抛物的伤人事件被媒体曝出,被抛出的物件也是五花八门,小到骨头、铁钉,大到菜板、砖头、杠铃片……不仅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也给社区的卫生环境以及居民对社区的信心都造成了压力。

高空抛物现象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长期占据在各地的“陋习排行榜”上。然而这种长期存在的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甚至于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法律上的难取证、难定罪,居民的公德意识有待提升以外,还要落脚在社区治理层面,包括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低,相关单位互相推诿责任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力量等等。那么作为一名社工,特别是扎根在社区基层服务的一线社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社区“高空抛物”的现象呢?

第一,从根源上讲,预防“高空抛物”事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个居民都能够意识到高空抛物的严重危害,从而能够自发地约束自己以及家人,特别是一些未成年儿童的行为。然而如何让居民能够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说如何培育居民的公德意识,这便是我们社会工作者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服务经验,我们发现,激发居民“内生”的行为改变的力量,首先要从认知层面的改变开始。儿童层面,可以以做趣味物理实验的方式,演示不同物品从不同楼层坠下产生的威力和危害,让孩子有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杜绝“高空抛物”的行为;成人层面,则可采用论坛剧场的方式,把近期发生的“高空抛物”事件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除了让居民通过“观演”看到一次“无意”或者“故意”的行为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更重要的是,让居民在社工的带领下,主动去思考,悲剧的发生是谁的责任?应该如何去避免伤害的发生?如何去选择自己的行为?进而促进居民自发地去改变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效果上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体验后获得知识,在参与中形成反思,要比直接的知识传达和概念灌输更加有效。

第二,当居民的认知发生改变,意识到“高空抛物”行为的危害,并激发了想要改變自身的行为,同时去营造更加安全的社区生活环境的意愿时,社工可借助社区的平台,正式联合社区内的政府部门、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区单位共同参与,通过“居民议事会”,探讨如何杜绝小区内的高空抛物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要充分发挥使能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各方能够充分表达及深度参与,以便在议事的最后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各方同意、权责分明的解决行动方案,提早杜绝事件发生后各社区单位相互推诿,并为后续社区的治理工作和居民行动提供指引。值得注意的是,居民议事会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出成果的。参与的居民和社区单位越多,讨论得越深入,议事的过程就持续得越长。为保持大家持续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保证解决和行动方案的产出,社工可以在议事过程中充分使用专业技术,例如开放空间技术、头脑风暴、名义小组等,保证会议的有序和高效。

第三,在落实解决和行动方案的阶段,社工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协调者。一方面,整合资源,拉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以建立“社区志愿巡逻队”为例,要充分开发社区长者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让居民之间的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常态,杜绝个别居民的侥幸心理,协助物业加强对居民不文明行为的监管,强化社区民间监管的力量。另一方面,社工协调各执行单位之间的联系,促进及时沟通和协作等等。以签订居民《社区公约》为例,社工可通过招募个人及单位志愿者,配合业委会开展“上门签约”工作,从而减轻各单位落实行动的压力。

通过上述梳理不难发现,要真正意义上去尝试解决高空抛物问题,杜绝高空抛物的行为,对于每个社区来说,都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它需要从认知层面开始介入,通过调动居民参与,最终促成行为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不能仅仅把自己放在服务提供者的位置上,还需要运用项目化思维,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开始分析,对症下药,激发社区改变的“内生力量”,也就是居民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当然,这也是我们社工“助人自助”工作原则的最好体现。

(作者单位:深圳市升阳升社会工作服务社)

猜你喜欢

抛物杜绝社工
A Social Crisis
珍惜粮食
牵线平面几何,类析抛物曲线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抛物型方程极值原理及其简单推广
杜绝初春老化肌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马晓春杜绝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