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9-09-10张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张娅

摘 要:环境监测是环保领域的重点项目,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帮助环保工作者准确判断出诱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科技的不断进步,促使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机遇。鉴于此,笔者就环境监测这一重要的技术形式,在应用现状与趋势上展开了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管;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当今社会,解决环境问题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务。随着经济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很多生产排泄物的不合理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是诱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最关键的便是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优化与创新,从而有目的地找出环境污染源,促进环保工程的整体进度。

一、环境监管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一)监测手段

环境监测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監测手段获得了明显的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监测形式,并转型为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手段不仅包含着物、化、生为主的常规监测。更包含着卫星,遥感等信息化的监测手段[1]。多元化监测手段并存而实行的环境监测,在监测效率和监测结果精准度上都呈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在环境监测主体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从传统人工监测,转变为现在的智能监测,工作者在此阶段只要加强智能监测系统操控,便可以实现环境问题信息的准确监测。除此之外,智能监测手段可以有效缩短监测耗时,并获得连续性的监测效果。一改往日间断性监测,亦是填补传统监测环境信息留白的重要手段。

(二)监测仪器

当前实验室监测是主要的环境监测形式,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2]。以往监测分析与处理工作通常由人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低下,所得到的环境信息存在着较强的误差风险。而随着现代化监测仪器的制造和投入使用,关于环境信息分析与处理效果得到了显著优化。监测者只需要通过现代化仪器,便可以实现监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繁杂的环境信息,不再成为监测者的工作困扰。不论是在监测效率提升,还是精准度提升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化监测仪器除了包括大型设备,适用于监测范围及规模较大的环保工程。还涵盖着规格较小,成本制作较低的便携设备,突破了环境监测空间局限。便携式监测设备,更适用于突发性较强的环境问题处理,能够帮助监测者及时获取环境信息,从而有根据地制定环保策略。

(三)监测体制

体制是环境监测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随着监测技术与设备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也要有所调整。众所周知,环境问题不仅包含着水土资源环境问题,更涵盖着固,液、气排放物的污染问题。由于环境问题类型与影响力的不同,环境机构需要加强不同监测机制的重点建设。监测机制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监测领域、监测目标的设定上,更要求监测者能够跟随体制引导,规范现代化监测手段与设备的执行操作。此外,加强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机制建设,也是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重点。监测者利用网络实现环境信息分析与处理,最终获得精准的环保方案。

二、环境监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一)监测信息化

未来环保领域,监测系统信息化必然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在智能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各个地域之间环境信息的交叉共享。从而全面覆盖我国环境问题的监测分析,确保所获得的环境信息具有整体和可依据性。在各个地区构建监测网点,并通过信号传输,与网络信息共享,实现监测信息的整合与统计。总之,加强环境监测信息交互平台建设,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范围覆盖面,是未来监测领域重点研发的主要方向。

(二)生物监测手段研发

生物技术,是各个领域重点研发的技术形式,在实现我国工程持续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当前,物、化监测手段是目前比较常规的监测操作,而在生物监测方面,虽然已经认识到这一技术形式所具备的监测功能。但是在技术研发,以及监测人员素质建设方面仍呈现出较大的不足。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空间中。加强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保工程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以水环境为例,水环境包含着很多的浮游生物群。如若利用生物技术就水环境中生物生存状况加以分析,便可以准确判断水体环境具体情况。

(1)现场监测自动化

环境监测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致力于自动化监测体系建设[3]。这里自动化所指不仅包括现场,还包含着数据分析。传统现场环境监测过程都需要专人负责,不仅浪费人工资源,更限制了监测效率提高。而利用自动化技术展开现场监测,所发挥的监测效果与传统人工监测相比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监测机构可以针对区域范围内的具体环境问题,构建自动化监测控制中心。监测者只需在室内通过控制中心的操作,便可以轻松掌握环境问题,并及时制定环境风险控制战略。同时,在数据分析环境,加强自动化分析系统建设也是大势所趋。环保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完善性的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监测者将所获得监测信息依次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利用统计,将数字信息以图表或图形的形态展现出来。从而使环境监测信息更加直观化,这对于监测者和相关领导切实掌握区域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很有帮助。

(2)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使现代化监测系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运行,监测机构务必要加强管理体系重点建设。

首先,在监测手段与设备的操作上,健全技术操作管理机制。以便监测者能够严格按照管理机制,规范自身职能监测设备操作。

其次,加强监测者智能监测系统专业素素质培训与考核机制建设。企业根据监测团队个性化发展要求,并结合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创建系统化的监测团队专业素质培训方案,以此提高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可执行力,实现监测效果与监测功能的最大化展现。

最后,制定环境监测信息存储与共享机制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监测机构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录入到信息存储库,为今后实现环境监测信息交叉共享,促进环保工程整体性,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结论:综上,环境监测作为环保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是开展环保系列工程的前提基础。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源。并结合所掌握的环境污染信息,准确制定环保策略,将环境污染诱发的环境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磊,秦宏伟,陈璐,刘俊华,王剑,王玉涛,高磊.环境监测技术及其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学分析计量,2015,24(04):103-106.

[2]朱琳.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8):79.

[3]兰红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8):114+116.

猜你喜欢

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山火预警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现状
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对策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