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板桥的判词

2019-09-10刘宏伟

公关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潍县金农判词

刘宏伟

“扬州八怪”中,金农年纪最大,板桥名气最大。金农是闷骚,板桥是明骚。金农一生布衣,而板桥却是个有故事的人。

在他当年的“工作痕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好玩的地方。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爷仨一个个躺下去,郑板桥却一步步爬上来。

只可惜,雖然当了进士,却不走官运,年过半百,才到山东做了小县令。郑板桥一生穷困,他的父亲是饿死的,儿子也是饿死的。

即使当了县令,也还是穷。可在那个时候,当个清官,就这待遇。

郑板桥是个倔脾气,孤傲、清高。

在山东范县和潍县担任县令期间,他做到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很受百姓爱戴。然而,61岁时的老郑为民请赈,得罪了大官,被免职。老百姓怀念他,为他建了生祠。

写字不能较劲,但做人一定要较点劲,这点劲,就是品位,就是格调。既然选择了竹子,就得放弃牡丹。现在很多人认为,郑板桥的字俗,俗就俗在他较劲,隶书不好好写,楷书不好好写,搞什么六分半书。乱石铺街,矫揉造作。说得在理,书法一旦刻意,便落俗套。

所以有人说,赵孟頫最好的字是他不好好写的字。

我觉得,郑板桥最好的字,也是他不好好写的字,就是这些在公堂上,随手写下的判词。

这些内容本是公文,书写时无意于佳,乃佳。

说到判词,郑板桥有很多好玩的段子。最有名的,是他任山东潍县县令时,判过的一桩“僧尼私恋案”: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说他们私通,伤风败俗。原来二人未出家时是同村人,青梅竹马私订终身,但女方父母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奔桃花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谁知在来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于是趁夜色幽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提笔写下判词:“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此事或许未必真的这么传奇,但通过今天这些判词看,也绝非无根之水。

从这些流传下来的判词里,我们依稀可见当时的民情,有改嫁出纠纷的,有悔婚闹矛盾的,老百姓的感情生活真是千古不易。而这些家长里短,清官难断的纠纷,郑板桥都能一一化解:看内容,足以发笑;看书法,美不胜收。

然而看完笑罢,难免有些心酸,郑板桥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自己很苦,却把好玩的故事留在人间。在艰难困苦中保持乐观主义,这得有多开阔的心胸。

所以郑板桥给我们的启示是:练书法如果只是练字,可能终生是个苦主;要想写出好字,你恐怕还得是个好玩的人。

郑板桥终因不合时宜,愤而下海。从此清代官场少了位好官,书画史上却多了一位难得的怪才。数百年过去了,郑板桥的为民情怀仍然值得后人学习: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猜你喜欢

潍县金农判词
图说书法
巧妙判词
郑板桥智断案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金农出口成章
竹枝声里话竹枝
山东潍县民间信仰习俗探析
金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