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2019-09-10孙风
孙风
摘 要:德育教育在我国中学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然更新换代,在当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帮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为中学生的带来更先进合适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 中学教育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162-01
传统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开展,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为广大小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提供助力。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加,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能打开学生的心结,因此精神教育也应当随之而发生改进。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转变中学德育教育方式,更好的从中学生实际出发,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1.中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误区
德育目标过于空泛。当前各科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制定的德育目标虚泛、空洞,甚至存在不科学的方面,习惯于制造学校德育的“神话”。例如,有些老师将课堂的德育目标设计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目标高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而学生在学习德育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是有限的。落实这种类似于学科总目标的任务,仅仅在学校的某几堂德育课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德育内容过于形式化。在具体的学科课堂德育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上存在着“道德教育政治化”的问题,不少教师的德育认知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上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只讲政治立场,不讲道德修养,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德育渗透枯燥、浅薄、无趣,减弱了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
德育模式过于单一化。时代在迅速发展,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实际也在不断变化,但老师实施德育的模式却相对不变或变化不大,时代、学生、教师三者之间不能统一协调发展,出现了滞后性的倾向。德育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当从防范、矫正和反思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注重矫正和反思两个环节,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防范环节,造成了德育渗透的短期行为,只注重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而忽略了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
2.完善德育教学工作进程
在当前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中坚力量,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度过和谐的中学时光。但是,某些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依然转变不过来,仍然只重视传统教育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本学科的开展,对于德育教育反而视之若鸿毛,经常或偶尔占用德育教育时间开展其他学科活动。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面对初升高的升学压力,和父母对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迫切盼望,一些老师不得已挤占德育教育课堂。德育教育经常性被其他学科挤占会严重增加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老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不重视,久而久之,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便很难进行,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得不到提高。
在新课程开展下,中学德育教育应当完善教学工作进程,明确德育教育章程,合理规划时间和节奏。合理的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才能为中学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教学环境。但由于中学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老师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自然会重视并好好学习相关德育教学知识,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的表率。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德育教育积极开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经常是“严厉”的代名词。每当学生在家不服从父母管教时,一提起老师,学生就会乖乖就范,这种严厉的教育模式拉开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老师单纯变成了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帮助学生完善道德品格,立德树人的基础就是要求人应该要有较完善的品格,良好的道德基础能为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完善品格,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做好观察工作,中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品格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響。而老师的言行举止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权威性,学生一般对老师很敬畏,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合理利用好学生这个时期的这种特殊心理状态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好的品格,教会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比如,在课堂中发现有同学被孤立,首先老师应该去认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后发现由于该生性格霸道,平时又很喜欢向老师打其他同学的小报告,该生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又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提高成绩,有同学问她问题时她不愿意告诉同学。在了解到这些情况时老师首先应该鼓励该生多与其他同学交流,为了让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能理解内涵,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开导教育。具体如,让学生帮忙收作业交到办公室,几次帮忙后,以奖励她帮忙为理由,送学生一些糖果礼物等,和学生成为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后又可以在班级上组织游戏,让其他同学看到她的改变,帮助她融入班级。
改变中学德育教学模式,摒弃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吸收和学习先进的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完善中学德育工作进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进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谈课堂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旬,2018(7):228
[2]高建勋,刘秀蓉.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