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被低估的“实力派 ”
2019-09-10龙芊霓江波
龙芊霓 江波
岭南乡间庭院树
事实上,黄皮果的栽培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原产于我国南方。黄皮果树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地、山坡疏林中皆可生长。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这种小乔木成年树能长到12米左右,小枝粗壮,叶片一般为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波浪状或有浅的圆裂齿,叶的质感像硬纸片。
黄皮是一款颇有乡缘的水果,虽然连片种植的不多,但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黄皮。在乡间,黄皮果树可以用于遮荫纳凉,绑吊床,各项“实用技能”在夏天颇受欢迎。黄皮果树也容易攀爬,清风旭日,孩童就着枝丫上树,从这枝荡到那枝,扯下一簇,不洗也不剥皮,直接往嘴里送,酸甜的果汁和着果肉在口腔中迸裂,确实有几分逍遥。
黄皮果树一年到头都热闹无比。黄皮果树每年2月开始现蕾,3-4月盛花,花期约20天,海南地区的花期会提早1-2个月。花瓣有5片,黄白色,匙形,长约5毫米;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盛花期到,只要有一些微风细雨的滋润,小花便会一夜盛开,花朵挤成一团,朴实可爱。待到7-8月,黄皮果树枝头慢慢由青变黄,结出成熟的小浆果。果皮布满绒毛,呈黄褐色,撕开果皮,果肉为乳白色,呈半透明状,果肉一般包裹有1-4枚褐绿色的种子。晶莹剔透的姿态,挑逗着采摘者的味蕾。
黄皮果吃进嘴里,首先在嘴里肆意开的是酸味,让人口舌生津,转而回甘,一丝清甜引得品尝者意犹未尽。黄皮品种甚多,根据性味分甜、酸两个品系。也有早熟与迟熟之分,早熟品种多属酸黄皮,迟熟的多属甜黄皮。正常情况下,同品种的酸黄皮,老树结的果要甜一些。以果形分有圆黄皮、鸡心黄皮、牛肾黄皮等。还有一些纯甜的品种,一次吃多些也无需担心酸牙,但多少缺了些黄皮的感觉。细品黄皮果,味觉变化丰富,这才是童年里那味无法忘却的美食。
被低估的“实力派”
黄皮果的植株外观、果实大小及颜色等都和龙眼十分相似,但它的花朵、构造却与龙眼大不相同。龙眼属无患子科植物,黄皮果皮不如龙眼那般果皮坚硬,保鲜期短,一般为两三天,大都当天采摘当天食用。黄皮不便于长途运输,我国北方难见黄皮果,更别说品尝它的美味。这或许也是黄皮果名气不如其它夏季水果的原因之一。
黄皮果是芸香科黄皮属植物。这样算来它还是橘子家的“表亲”,因为橘子也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气味独特,轻嗅带着淡淡的柑橘香,细闻其间又带着一点辛。这与其它芸香科植物,橘子、橙子、柚子、檸檬等有些共通之处,气味轻微刺鼻,但绝不会让人讨厌。
同为芸香科的,还有一种叫作“芸香”的草,叶子像是缩小版的海桐叶,开着貌不惊人的小黄花,皱皱巴巴,却拥有不一般的文化身份,古人常用它来保护书籍防止虫蛀,因而在不少古诗词中,“芸香”一度是古籍的代称。黄皮因果实呈蜡黄色而叫“黄皮”,又因为人们觉得它像孩童玩的弹弓用的子弹而得名“黄弹子”。两个名字相对于芸香而言,似乎少了一些书卷气。
在古人看来,黄皮也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水果,对其记载多零散见于各种草木、医药典籍之中。《齐民要术》中记载:“越王祭太乙,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因见声处,遂名王坛。”这便是黄皮另外一个名字“王坛”的由来。后又有《八闽通志》将其唤作“黄檀子”,《本草求原》等称“金弹子”,广东也有地方叫它“黄皮子”。名字后加上“子”,虽然听上去有些可爱,同时也在说黄皮果实小粒。事实上,黄皮大多颗粒饱满,真是有些冤枉了它。
老广民间一宝
黄皮果在历史上虽然有些籍籍无名,但在民间却是一宝。广东乡间有传说:黄皮树怕鬼,所以必须得挨着人才长得好。广东有民谚“六月六,黄皮金豆熟”,“六”和“熟”在粤语里边读起来很像,民谚念起来朗朗上口。另外还有一句叫“黄皮树鹩哥,唔熟唔食”,意思是“黄皮树鹩哥,不熟不吃”,粤语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俗话说“饿吃荔枝,饱吃黄皮”,黄皮生津止渴,助消化。炎炎夏日,多吃几颗黄皮绝对是明智之举,酸酸甜甜的果肉在不知不觉间减去油腻、也消了暑气。黄皮果性微温,一般适量食用不会上火,若将黄皮果肉、果皮、果核一同入口嚼碎食用,还可以起到降火的功效。
结果时新鲜黄皮果吃不完,聪明的农家主妇会将果子制作成果酱或黄皮蜜饯,晒好的黄皮蜜饯成为难得的农家零嘴。待到黄皮果采摘季节过去,黄皮果树的叶子可以泡澡,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作用。在广东民间,黄皮果树叶泡澡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些地区新人结婚前用黄皮叶煲水沐浴,意味讨个好兆头;遇白事时给去世的人洗浴,取意将倒霉去掉。每年年二十八,一些人还会用黄皮叶煲水洗澡,意为洗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因此,黄皮果在广东民间有“正气果”之名,可见广东地区百姓对它的褒奖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