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艺术的魅力 展现学生的个性
2019-09-10周国彬
周国彬
【摘要】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资源,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而学生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实践和发展的主体。教与学是一种统一的认识活动,教学应在充分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从心理到情感不断交流,角色互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密切联系合作。这种益于学生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也会使教学产生全新的面貌。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自主学习
在逐步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对艺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目的在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人的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培养方式、丰富精彩的内容,震撼和打动学生的心灵,贴近和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激活艺术课堂魅力的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有了鲜明的个性,使人人都扮演主动竞争的角色,并让学生用充满智慧的心灵再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发展多方面的才能,也使教学产生全新的面貌。
一、巧设动感情境,在探究中培养“自信”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这种独特的心理,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而充分挖掘课程的资源创设出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的动感情境。而艺术课堂是美术、音乐、舞蹈等多门艺术学科的综合,其所涉及的广阔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在过去长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重视知识、技能的直接“传授”。这种“传授”型教育方式虽然容易设定学习目标,也容易出教育效果,似乎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它却在无形中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主人翁的学习方法。我们肩负着拓展学生活动和思维空间的重任,要创造性地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也就要求我们应该拥有一个能量储存的空间,而且要在改革的潮流中不断扩大这个空间。多元的美术文化,丰富的艺术教学内涵向新时期的艺术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我们就要勇于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舍弃曾“可靠”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艺术教学独特的魅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活泼丰富的内容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找回“自信”。
1.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情感性,寻找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的切入口。这需要教师充分研究所教的内容,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视觉、味觉、触觉,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让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表现活动,为他们开辟一方自由创作的天空。“感性的观察是思维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首要途径”。如,笔者在上《人物速写》时,在教学生学习人体结构时,除了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位置、作用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盆骨较宽肩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笔者在教学时准备了许多体育动态图片和服装动态效果图,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体育比赛,思考体育健儿强健的体魄所体现出的美感,使他们对女性的丰腴秀美有一定的认识。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打动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感官,巧妙地处理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并使这种探究兴趣转化为一种自信,从而做到乐学、爱学。
2.改进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独特功能,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提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吸引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感受性材料的呈现方式就是知觉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法中能以其快捷、灵活多变等特长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讲课内容,充分调动了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人机协调自然的配合,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但感受到美而且也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二、巧促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应该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关注于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所极力倡导的。同时,艺术课比起其他课更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应该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而传统的教学中,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评课都从教材出发,一切立足于“教”,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应怎样学。如果在课堂中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只能表现出像一条牛,任人拉着鼻子走。教师尽管充分备课,讲解也清晰透彻。但这一切结果是导致本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显得死气沉沉,磨灭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心,更加无法呈现教育的个性化。
罗恩菲尔德曾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笔者在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线,培养学生在创造能力为核心。教师的“教”要体现“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保护求知热情、鼓励大胆表现”;学生的“学”则表现为“观察、发现探讨,从而达到认识与实践体验结合”。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而巧妙地结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如,在上《色彩构成》一课中,要求教给学生色彩的冷暖知识。如果在教学中用传统的方法传授会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概念模糊甚至混淆,这就需要设法调动学生的感知经验。所以在此课之前,笔者先用一节微课,变静为动,以动画故事(动物的一年四季)形式出现,既生动又活泼。为色调形成的规律学习埋下伏笔,把对色彩的感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被吸引过来,且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接着让学生亲自在微机前操作、尝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用微机反复演示耐心辅导,使他们胜利渡过难关;对能力强的学生则用引导其想象来超越自我。最后《色彩构成》一课的难点也巧妙地解决了,其作品令人赞叹。
在实践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实质上是鼓励学生自觉地学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协助实现教学目的的。这种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也是我们用口头强调一百次也无法比拟的。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面孔、不同的个性。我们应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发挥其个性的自由。艺术活动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做到百花齐放。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因而呈现出来的作业有粗犷的、单纯的、细致的、规整的……表达了自己自由浪漫、无所顾忌的天性。其实这都是好的作品,这也肯定他个性优势成为以后能更大胆地进行创造的前提,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巧妙地“引”,学生主动地“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
三、巧借活动方式,在评价中促“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应以中学生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学生与生俱有的创造热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确立一种全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同时,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重视个性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知已知彼”的能力。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改变只要高分的思想。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让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勇于将自己的作品推荐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评,引导学生发现美。同时,教师亦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视觉,不要随便对某个同学的说法下结论,否则一句“不对”就轻而易举地打消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应配合学生积极挖掘作业中的闪光点。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技能技法、合作精神交流表达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相互讨论,发表展示的机会,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使用借用活动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取消了一个标准、一个答案,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艺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
[2] (美)乔治·伯里曼.伯里曼人体结构教学[M].广西美术出版社.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