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亚·鲍姆巴赫:热衷于剖析家庭矛盾的电影作者

2019-09-10杜晓玉

美与时代·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诺亚

摘  要:作为纽约电影新势力之一的美国导演、编剧、独立制片人诺亚·鲍姆巴赫,是当今美国电影界不可忽视的存在。2005年其自编自导的电影《鱿鱼和鲸》入围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2010年拍摄的影片《格林伯格》入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7年自编自导的家庭喜剧《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入围了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鲍姆巴赫擅长拍摄家庭喜剧,探讨原生家庭不美满的成因,展现家庭成员之间复杂微妙的爱恨关系,关注知识分子焦虑的内心世界和小人物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诺亚·鲍姆巴赫;家庭矛盾;家庭喜剧

一、早年经历及创作概况

1969年,诺亚·鲍姆巴赫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小说家、评论家,母亲是《村声》杂志的评论家。1991年,诺亚·鲍姆巴赫获得英国瓦萨学院文学学士之后在《纽约客》杂志做了一段时间的通讯员,他自己也进行文学创作。直到1995年,26岁的鲍姆巴赫自编自导了处女作《疯狂二十年华》,讲述了一群迷茫的大学毕业生在步入现实生活后的失落和逃避。该片在纽约电影节首映后获得好评,这使得年轻的鲍姆巴赫获得了纽约电影界的关注。1997年由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嫉妒先生》上映,同年,他还自编自导了喜剧电影《高球》,但并未署名。然而,在之后的1998到2004年这7年里鲍姆巴赫没有拍摄任何影片。但他也并不是无所事事,结识了既是好朋友又是合作伙伴的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由于有着相似的父母离异经历,鲍姆巴赫和安德森在创作剧本时也有共鸣。2000年由安德森和鲍姆巴赫共同编剧、安德森执导的冒险喜剧片《水中生活》上映。

2005年,沉寂了7年的鲍姆巴赫带着自编自导的电影《鱿鱼和鲸》重新回到影迷们的视野中。这部久违的作品极受赞誉,使他获得了第21届美国圣丹斯独立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并入围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此后,鲍姆巴赫的电影生涯一路畅通,先后自编自导了《婚礼上的玛戈特》(2007)、《格林伯格》(2010)、《弗兰西斯·哈》(2013)、《年轻时候》(2014)、《美国情人》(2015)和《迈耶罗维茨的故事》(2017)等高质量喜剧片和一部关于著名好莱坞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纪录片——《德·帕尔玛》(2015)。并且在2009年凭借与韦斯·安德森共同编剧的动画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获得第37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编剧奖。

由于受到欧洲艺术电影和美国独立电影运动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鲍姆巴赫坚持自己所有的电影都是自编自导独立制片,曾说过自己需要对作品有绝对控制权和绝对自由的创作权。

二、热衷于剖析家庭矛盾的电影作者

诺亚·鲍姆巴赫擅长拍摄家庭喜剧,热衷于以喜剧来展现家庭矛盾,但这其中的剖析却是严肃深刻的。他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离婚,这件事对他影响很深,《鱿鱼和鲸》可以说是根据鲍姆巴赫和哥哥真实成长经历改编而来的。他本人也曾在电影采访中坦言:“某种意义上说,我导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在讲述我童年的经历,无论我所拍的故事是不是我的童年。”[1]電影主要讲述了一个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中产阶级四口之家分崩离析的故事,影片中的父母都是作家,家里有两个儿子,这与现实中鲍姆巴赫的生活经历相似。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得不面对父母离婚分居的事实,极不情愿地在“妈妈家”和“爸爸家”来回奔走。所有的矛盾和争吵在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中都颇具文学气息,让人哭笑不得。

影片以一家四口打网球开场,小儿子弗兰克的一句:“妈妈和我对抗你和爸爸。”直接把电影中的矛盾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依赖与竞争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在这场打网球的戏中,可以看到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却是好胜心和嫉妒心最强的,妻子和小儿子得分使他很不爽,他随后告诉大儿子沃尔特如何击中母亲的弱点。父亲为了在打网球中获胜,就算在身体上伤害到母亲也无妨。在随后的电影中,父亲看到母亲的作家生涯渐入佳境,而自己的辉煌却早已不在,只能在学校里教书,嫉妒之心使他再次挑起争吵,必须离婚离开这个家。

鲍姆巴赫成为导演之前是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本架构能力。这使得他可以在创作剧本时把矛盾建构得巧妙而合理,尤其是在细节上展现矛盾。比如一家人吃晚饭时,崇拜父亲的大儿子说学校让他读狄更斯的《双城记》,而身为作家和文学老师的父亲则认为这本书不是狄更斯的好作品,还发表了一番自以为是的言论。在一旁听不下去的母亲插话说大儿子应该自己去读然后做出判断,而大儿子却不耐烦地说不想浪费时间,母亲尴尬无语,可见父亲和大儿子又一次联手对抗母亲。再比如两场父亲接儿子放学的戏,快到家门口而找不到停车位,小儿子的反应是在家门口停下,他先下车回家,然后父亲自己去找停车位,而大儿子却要求待在车上和父亲一起找停车位。这个细节完美地展现了两个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大儿子显然是向着父亲的,而小儿子则更想和母亲在一起。

在2017年戛纳电影节上饱受好评的《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也是讲述家庭危机的故事。同样是居住在纽约的中产阶级家庭,年迈的父亲是结过四次婚的不再有名的雕塑家,同父异母三兄妹也是人到中年,除了应付各自的烦心事,还要面对父亲生病住院的事实。这个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比鲍姆巴赫之前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多:老父亲与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三兄妹与继母之间的矛盾,两个同父异母的儿子之间的矛盾,大儿子与其青春期女儿的矛盾,小儿子与其5岁儿子之间的矛盾。可见鲍姆巴赫把家庭喜剧又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其处理电影中人物关系矛盾的能力也更强。在这部电影中鲍姆巴赫使用了类似文学写作的篇章段落结构来讲述故事,这使得电影在叙事上稍显零散,节奏略微缓慢。但是这种尝试为组织角色登场、厘清人物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观众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家庭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紧张的氛围是如何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在《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中,对“成功”的定义是这个家庭矛盾的起源之一。父亲自认为是成功的,年轻时是纽约小有名气的雕塑家,结过四次婚,后来雕塑事业落寞了就在一所大学里教书。但他并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成功的父亲,对大儿子过分责骂,对女儿过分忽视,对小儿子过分关注,所有这些都在三个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在这个奇怪的家庭里,只有取得艺术上的成就才能算得上成功,就算大儿子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但他却是一个离婚又失业的钢琴教师,所以他是失败的。小儿子刚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是这个家里“唯一赚钱的人”,却因为不跟艺术沾边而也被认为是失败的,女儿更是被忽视到没有人在意她的工作。鲍姆巴赫电影中的家庭矛盾与他所塑造的专制独裁的父亲形象密切相关。

父亲作为整个迈耶罗维茨家族的长老,总是颐指气使、自以为是,见不得孩子们比他强,他还是《鱿鱼和鲸》里那个嫉妒心好胜心和自我优越感很强的父亲,需要活在别人的崇拜和赞美中。

三、人物对白体现生活的真实感

鲍姆巴赫电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物对白的真实感极强,这也是他在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矛盾时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鲍姆巴赫笔下的人物总是被困在亲情关系里,他们对彼此又爱又恨,在争吵中寻求相互理解,却发现语言是施暴的武器。鲍姆巴赫在电影中展现家人之间是如何对话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即对白重叠。在文学作品中,不管怎样编排,对话都要一句一句按顺序进行,这样更符合逻辑,因为书不能模拟现实生活中对话重叠的状态。虽然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对话重叠提供了绝对优势,但很少有导演和编剧能娴熟并合理地运用这项优势。然而鲍姆巴赫把这项优势在他的电影中发挥到了极致,他准确地把握住生活中人们的说话方式和电影中人物的说话方式的不同,摒弃掉电影中清晰明确逻辑性强的对话,转向另一个维度。例如,在《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中父亲哈罗德和小儿子马特久别重逢在餐馆里吃午饭的这场戏:

马特:我记得我跟你提过,我离开了原来那家公司现在正和一群人一起创业。虽然提心吊胆,生活有这么大的变动,但事情都安排妥当,我们做的不错。

哈罗德:莫琳跟一个朋友在聊……(被打断)

马特:很多老客户都跟着我们走了……(被打断)

哈罗德:找人过来为回顾展写评论的事……(被打断)

马特:我觉得我们……(被打断)

哈罗德:我一直被《纽约时报》忽视……(被打断)

马特:我们完全可以取代一些比我们大的公司……(被打断)

哈羅德:也许这次我能东山再起。

马特:这是我们公司的标志(他给哈罗德看手机上的图片)

哈罗德:(看了一眼点点头,然后看向手中的菜单)一份牛排要55美元?

在这场简短的对话中,父亲和儿子自说自话,相互打断对方使得对话相互重叠,观众很容易就能发现这是一段失败的父子对话,父子两人的关系也不融洽。马特在讲他建立的新公司,哈罗德在聊他将要筹备的作品回顾展,虽然两个人都在告诉对方自己生活中的新变化,而对方似乎并不关心,但实际上父子俩都是想得到对方的认可和祝福。父亲哈罗德不停地谈论自己的作品回顾展,是对儿子马特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一种否认。因为他向来看不起不懂艺术只会赚钱的人,而实际上他是不想承认儿子比他成功。

四、结语

网飞(Netflix)首席内容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认为诺亚·鲍姆巴赫是“美国电影制作行业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声音”[2]。从影二十多年来坚持自编自导独立制片,致力于把生活现实融入到电影,把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加入到家庭喜剧中,使得他的电影在探讨严肃家庭矛盾的同时夹杂着冷幽默,正是这种创作方式让鲍姆巴赫的家庭喜剧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kent jones.the squid and the whale:4 way street[EB/OL].[2016-11-25].https://www.criterion.com/current/posts/4320-the-squid-and-the-whale-4-way-street

[2]Mtime时光网.Netflix买下达斯汀霍夫曼新片全球发行权[EB/OL].[2017-04-16].http://news.mtime.com/2017/04/11/1568179.html

作者简介:杜晓玉,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诺亚
后悔
守望“蔚蓝”的海洋卫星
把灯点进明天
微笑背后的秘密:疼,一直在疼
生日惊喜
诺亚兄弟
方舟不用造了
方舟不用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