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想政治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路径探索

2019-09-10林鹏王梦婷

速读·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挑战互联网+互联网

林鹏 王梦婷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分析“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回归人本理念、以思想价值观教育引领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互联网思维与实践教育联系等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挑战;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創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利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要着力将“八个统一”融汇到思政课改革中。“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个背景下,新媒体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载体,也是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毋庸置疑的。传统模式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教师单方面输入,如此能由教师审核把关传播内容,但这与当前信息传播内容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越来越不适应,导致舆论导向的作用不断弱化。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化大分工,高校的学科课程总设置也更加倾向于增强专业性、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重视成才,忽视成人;强调工具,知识和技能,忽视思想,灵魂和智慧的培养。但是,要注意专业性和忽视一般知识;重视知运用,忽视自由创造;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最终输出单一的、高端性人才让我们的青年学生成为了某种人、会使用某一技能的专业人才。却并未完成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让学生成为“人”,既有理性判断的能力、又有自主反思追问的能力、又连通科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能力。

思政课程建设虽然在教育目标上,承担着这一重任,但实际教学资源分配上,无法有效的完成这一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程度的“灌输”,可能不会“进入大脑”。“知识”不一定是“达利”,“知道”不一定是“做”。这种沉重的理论和光实践无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认识教育在实践中的价值。

如何能够有效的融通来自网络电子平台爆炸的信息源与思政教学育人,培养学生“成人”,给思政教育者抛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战略

1.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驱动,应回归人本。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起点和终点,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高校所有学科与课程的共同作用,在课程思政引导下,不同学科知识、理论、方法的引入,将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推进思政教育,摆脱单向灌输教育的课堂局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解释基本的理论观点,还要解释和评论一些重大问题和精心设计的理论。教师应该了解热点和难点问题,并仔细挑选和研究它们。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政治分析方法来思考和判断新出现的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高尚的人格。

2.思想价值观教育引领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才能有效推进教书育人的思政教学构想。

教学内容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大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基础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关心学生,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位置。从全面发展,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和人格方面容忍,尊重和理解教育对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遵循教育规律,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认识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运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实践。以易于理解,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学,引导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

3.课程设置是育人的指南和载体,努力达成学科、课程、教师、教学多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整合各具体学科专业课程教师引导,与思政教学共同达成全方位育人的目标。理论教学内容坚持“使其完善,运用”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贯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使命。

教师应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方向,注重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教学,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学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改善和发展拓展空间。努力增加理论教学的科研含量。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教师应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利用这些科学研究成果支持教学,并用自己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来解释,说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真正达到将科学理论融入学生心灵的目的。

4.教改过程中,主要通过主题演讲和制作并展示视频作品等形式,提高了同学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能力。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在学生的写作和演讲中,似乎“无聊”的基本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

这是一种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改革成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及时指导和回应,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我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养成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理解世界,改造世界,思考生活的习惯。

实践教学方式改革。为使思想政治课更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将作为教学计划的必修课。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我们努力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以课程为基础,建立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理解。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采取组织和非组织形式的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阅读活动等形式。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深入基层和观察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旨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问题解决。重点是将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建立科学发展观,事业和工作观。

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运作取决于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领导班子负责组织和协调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各项任务。

三、小结

总之,我们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必须具有理论意识,开阔视野,遵循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各学科的相互配合,提高教育水平。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通过课程整合,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课程整合采用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整合,“教学”与“学习”的整合,学习方法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化忠.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66-67.

[2]史明涛,徐丽曼,张利国.国外高校实践育人的经验及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05):178-180.

[3]何其颖,石红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1):73-76.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JG201794,项目名称:理性审视生活:多媒体融入马原课内课外教学的探索。

通讯作者:王梦婷。

猜你喜欢

挑战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