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浅析
2019-09-10马超
马超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良好的高校资助工作有利于保障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和更好的帮助他们成才,本文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 资助工作 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教育、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我国需要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资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的高校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扶与高校的悉心培养下成长成才,但是仍然存在着资助工作过于简单,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对高校学生个人的关怀与人性化管理不足等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的识别较为困难
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认定,主要依靠学生生源地提供的贫困证明来判定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尽管,大多数的学生的提供的材料是真实的,但是,需要生源地的基层明证部门审核较为简单,无法反应真实的情况,并且有个别学生随意编造材料骗取国家的资助。由于不同的地区认定的标准不统一、如果高校要调查学生的真实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流,并且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主观因素,如学生困难的划定等,这些导致了评定的结果的准确性出现一定的偏差。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来源狭窄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大多来源与政府拨款,社会参与度较低,这种资金来源方式,一方面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难以实现有效与全面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对于社会捐资助学的认识不够,对社会捐资的宣传较少,即使有社会捐资多集中于重点的大学之中,而普通的高校则很少,导致了贫困资助地区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的不均匀。
(三)高校学生资助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资助方式较为粗放,基本上都是大众化与普通话,缺乏针对性帮扶,更多采用一刀切的资助方式,注重物质的帮扶,很少考虑精神层面的帮扶,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真正的需求。很多高校学生来自于贫困地区或者特殊家庭,与其他同学相比,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低,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产生抑郁、焦虑、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敏感等不健康心理。他们更加需要的精神的帮扶,但是这种简单的物质帮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容易产生较多的问题。
(四)高校资助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基本上属于无偿资助,这种资助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 “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这种不劳而获的意识,让受助学生感到来自于国家的资助是理所应当,学生对各类不需付出代价的奖助学金热情很高,相比之下却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辛苦的勤工俭学岗位缺乏参与热情。这种资助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义务感与责任感,并且在申请过程中,容易影响学生的团结。高校学生的资助本应该发挥激励学生努力向上的品质,但是却没有完整的发挥出来,相反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引导,从长期发展来看并不利于贫困生的成长成才。
二、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策略
(一)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要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切实的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把资助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改进贫困生认定方式,完善资助制度,细化评审程序,加强贫困生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资助信息平台,通过谈话摸底,假期走访、电话回访、设立举报专线等行为,加强对贫困资格的审查和监督,强化助学金评审、发放程序,指派专人负责资助监督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组织严密,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欺骗行为,防止“贫困生”富翁的产生,提高学生对资助工作的信任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学生资助制度,阳光下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运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拓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资金来源
要解决资助工作的困境,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资助力度,稳固和积极拓展现有的资助渠道的基础上,我们要开辟新的资助资金来源,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助学,采取各种措施筹措资金,开拓多元的救助渠道,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捐助,形成以政府为主體,社会、企业和个人全面参与,多元集资的大好局面,形成国家拨款、学校统筹、社会捐赠的资金渠道。树立主动服务、阳光服务的意识合理扩大资助范围,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助资金,确保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不让一个经济困难大学生失学。
(三)对于高校学生实行个性化、深层次帮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自卑心理,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增强对贫困学生心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要增强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给贫困生在学习发展,心理健康,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支持和帮助,营造和形成全校、全社会对贫困学生关爱的大氛围。
(四)加强资助学生的德育与感恩教育
高校应在平时就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借助微信、微博等在学生群体中普及度较高的平台弘扬感恩意识,或者举办类似于“我与资助”的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国家资助制度背后育人的深层含义,让资助的学生具有感恩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思想,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刻苦自励积极向,从而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
三、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找出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的拓宽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实行个性化与一般化资助相结合,提高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力更生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资助氛围,使他们能够全面的发展,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兆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浅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3).
[2]宋俊,钱星,戴则健.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9):221-224.
[3]王俐,贾曦.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02):87-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