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内容选择
2019-09-10李松阳
李松阳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传播有利于树立我国优秀的国际形象,同时和汉语国际教育行业的发展存在互相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汉语国际教育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内容选择展开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作用;内容选择
引言
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哪个国家与民族都在全力以赴地向世界推广文化与理念,基于这种背景下,加快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脚步已经刻不容缓,汉语国际教育一定要在这方面担负起重任。针对有关教学来说,文化的作用越发薄弱,怎样对其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对此,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对汉语国际教育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内容选择进行探讨,供以借鉴。
1汉语国际教育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看,通过文化传播能够激发二语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比如英国著名的东方学家威廉·琼斯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只因他在牛津大学阅读了中国文献的译本以后,才将目光放在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上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进行深入分析以后发现:61%的海外民众很愿意学习中国文化,59%的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吸引他们来华旅游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汉语学习者不单单想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以及技能,而且还想进一步探究中国文化蕴藏的精髓之处。
站在社会语言学的立场来讲,文化传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国的语言文字,以此来促进其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就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而言,其想要阐述的观点是: “二语”习得的成败与以下两个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距离远近;第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环境是否良好。众所周知,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记载着该民族文化的语言特征与使用方法,倘若二语习得者可以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那么将对其汉语学习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2汉语国际教育下文化传播的内容选择
纵观历史长河可以发现,中华文化隐藏着很多精髓之处,但其中也有很多不适合被传播的内容,所以在实际传播期间,应当主动思考怎样对其进行科学选择。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下文化传播的内容:
2.1所选内容应当具有代表性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今中国社会并存着以下几种文化形态:第一,社会主义文化;第二,传统文化;第三,后革命主义文化亦或是消费主义文化。从以上这几个文化形态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当中核心价值理念是主导,其主要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针对消费主义来说,其尽管流行于当代,然而提供的却是一种子虚乌有的满足,该文化经过二次大战以后,开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根发芽,并随着全球化影响进入到中国,和传统中国文化思想背道而驰,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尽可能传播对今天乃至全球都值得世界参考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2所选内容要与受众需求相吻合
对《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年—2017》进行深入分析以后发现:国人认为以下几种元素应当位居我国中国文化的前三名:第一,饮食 (64%);第二,中医(62%);第三,孔子、儒家思想(62%);而海外认为以下几种元素应当位居我国中国文化的前三名:第一,饮食(52%);第二,中医(47%);第三,武术(44%)。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国文化代表元素选择方面,我国公民的认知和海外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文化传播中需要转变“以我为主”的思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考怎样将中国文化中蕴藏的精髓之处与接受者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文化传播。
2.3所选内容应当倡导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特性
举例说明:中华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理念要比西方文化所提倡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更符合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需求,在实际传统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凸显此类内容,容易产生共鸣,继而得到各国的认可。反之,很容易增加冲突事件发生的概率,如201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一起联手共同抵制芝大孔院,除了其指控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等级理念和西方所提倡的平权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结语
综上所述,和语言层面的技能学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文化传播更重视思想上的耳濡目染,在其内容选择上,传播人员的认知起关键作用,所选内容应当充分彰显出我国的优秀历史以及传统文化,以便可以兼顾其传播的适宜性。
参考文獻
[1]韩雅琪.汉语国际教育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内容选择[J].文教资料,2019(02):67-68.
[2]张凌菡.浅析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J].纳税,2017(18):170.
[3]曲凤荣,张衡.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中华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58-59.
[4]石霖.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沈阳干部学刊,2014,16(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