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助力 分享成长
2019-09-10吕瑛
吕瑛
摘 要:2018年1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十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对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全国开展试点工作。石家庄市长安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积极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开展预防性心理教育,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由最初的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到最终实现区域性推进发展,尝试应用好制度抓手,培育好校园阵地,打造好师资队伍,引导好优质课堂,密切好家校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学环节,助力身心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1/24-0020-04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组织保障
石家庄市长安区一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区教育局建立健全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教育局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各学校也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为全方位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身心成长。
二、创建特色学校,构建符合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有效心理疏导,是维护和增进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创建,按照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要求,积极组织各中小学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017年上半年按照市教育局“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石家庄市长安区积极开展协作组联合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的工作,牵头组建了“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第一帮扶创建组”,成立了由15名优秀心理教师组成的帮扶专家组,负责5个县区和市级直属共55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创建工作。6月,石家庄市长安区在第22中学成功举办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第一创建组培训会。通过特色学校汇报、对标培训、参观硬件建设和档案资料,全面展示了长安区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全区创建心理健康特色校省5A级2所、市5A级6所、市4A级9所、市3A级2所。通过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培育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
三、培育教师队伍,打造心理健康专家团队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近年来,石家庄市长安区借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成效凸显。
(一)建设“互助性研修共同体——心理教师工作坊”
石家庄市长安区参加过心理专业培训的教师达到300余人,但是非心理健康专业者占90%。他们用浓厚的激情开始了积极的实践,却因为受限于对专业理论的欠缺,遇到了发展瓶颈。如果能借助团队的力量,实现专业成长,突破工作瓶颈成为心理教师共同的愿望,于是“互助性研修共同体——心理教师工作坊”应运而生。我们将石家庄市长安区心理师资集中起来,明确了工作坊“以困惑为问题,以问题立主题”的研修思路。工作坊通过多主题的心理教师团体活动、互动形式的督导、跟进式的专业研修,不仅实现了全區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优化了教师自身心理品质。互助性研修共同体活动,弥补了单所学校在心理教师研修中的资源不足,做到了校际资源共享,开创了在合力状态下区域内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心理教师研修新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全区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建设“示范性研修共同体——心理协作组”
自2009年至今,石家庄市长安区完成了15个未成年人心理维护站点的建设工作。为更好地发挥站点功能,石家庄市长安区以15个站点学校为龙头,按照地理位置的分布,划片分区成立了三个“长安区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各组长学校积极带头,组织成员学校通过“协作组”平台普及心理专业知识技能,开展各种观摩、交流示范以及心理教师的活动体验、团体辅导等活动,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全区学校的共同提高。
(三)建设“分享性研修共同体——德育论坛”
“德育论坛”根据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工作需求和资源状况确立每一期研讨主题,通过“申办制”的方式确立承办学校,通过主发言、嘉宾点评、互动交流等环节进行深度的分享沟通。近年来,长安区召开了“弘扬国学,文化育德”“书写爱与智慧,做幸福班主任”“德育,在仪式中彰显魅力”“健康心态,赢定幸福人生”等一系列主题论坛。“德育论坛”的活动模式,展示了学校工作亮点,交流了先进做法,实现了校际间深度分享沟通,增强了共同体成员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建设“成长性研修共同体——幸福讲堂”
为充分发挥石家庄市长安区心理师资优势,进一步提高全区心理教师专业水平,组建石家庄市长安区心理教育专家团队,建设了“成长性研修共同体——幸福讲堂”。
按照活动要求,每一位讲师首先要完成年度专题培训服务计划、传播专业知识、开展“讲师进校园”等服务活动,最终实现“纵向落实计划,横向满足需求,深度共研指导”的目的。以“互助性、示范性、分享性、技术性、成长性”为研修理念的五大行动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协作互助、辐射全区、提升全员的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目标。多层次、高素养的心理师资培养,帮助心理教师行走在专业、专注的研修路上,砥砺前行,初心不变。
四、构建课程体系,开设服务心理健康的专项课程
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趣味性。石家庄市长安区心理活动课的体系建设寓于学校课程整体建设中,凸显灵动,指向高效。
(一)活字教材,陪伴心灵成长的“书目”
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小学按照河北省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开齐课程。在使用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区片情况,将心理课程定位于校本教材,经过长期实践打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字教材。
1.“活”中助优,释放精彩。以石家庄市第12中学为龙头的城市教研团队,合作开发了艺术生心理成长教材。七年级突出高雅情趣培养,八、九年级聚焦良好性格塑造,高中穿插生涯规划,将初高中心理成长元素连接在一起,青春期异性困惑、艾滋病预防、生活心理剧等生动内容穿插其中。这种以积极心理学悦纳、分享的理念为支撑,融合美善、释放艺术元素的教材,内容丰满,形式灵活,使学生受益匪浅。
2.“活”字导行,师生互通。以石家庄市第13中学、第22中学为代表的教研团队,将心理课程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助力班级阶段发展。课程开发关注了七年级入学适应、八年级学业考核心理焦虑、中高考身心调试等焦点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师生面临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这种以发展心理学尊重、顺应为理念支撑,融合性格、情感等成长元素的心理生涯教材,教法灵动,契合学生的需求。
3.“活”字启智,合作分享。以石家庄市第50中学、第51中学为代表的城乡结合部教研团队,将心理活动课“分组体悟”的形式开发为全学科内容,凸显了心理课的时效性。这种采用3到5人灵活分组,合作呈现学习评价的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灵动课堂,触动家庭教育的“琴弦”
1.注重学科渗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得到训练与提高。同时,要求学科教师在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时,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和暗示。
2.做好课堂延伸。心理课程体系建设延伸到校外,受益的是家庭。石家庄市长安区学校对家长设有“心理热线”,对学生设有“暖心邮箱”,会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心理教师在开学前、中高考前会集中教研,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以讲座的形式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一些学校还开通了心理服务的公众号,依托微信群、微博等形式,在家长会后,对家长普及积极的心理学理念。
(三)生涯规划,铺设终身发展的“心途”
2012年,依托石家庄市第12中学教研团队,石家庄市长安区开展了生涯规划的体系探索。学生的兴趣发展,会随着相应学段的来临,丰富其形式内容。为此,石家庄市长安区高中段的心理教材开发,以学生志趣培养为突破口,文理科突出了专业与学校选择的合拍;新高考形式下,又将“灵活走班制下学生归属感”的培养定位为课程研究内容。大家深刻体会到,心理学不是陪学生发展的“一段路”,而是陪伴他们终身发展的全部,任重道远。境由心生,课由“神”造。充满时代精神的心理课堂,势必因需求而生动,随变迁而充盈。
五、助力实践活动,开展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
(一)专业心理辅导助力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完成标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石家庄市长安区指导各中小学重点提高资源利用率,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定时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扰,预防和解决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为更好地开展心理服务,石家庄市长安区还组建心理服务队,依托心理特色校组织有专业基础、有咨询经验的心理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咨询、讲座、心理沙龙等,形成社区——家庭——学校整体联动,共同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校园心理剧搭建心灵成长舞台
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石家庄市长安区心理教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掌握了许多专业性的技术资源。其中“心理剧”作为一种心理疏导的专业技术被引入进来。
在心理剧中,借鉴角色扮演、角色交换等技术,引导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把自己的生活搬上舞台,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过程,解决学生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也使观看的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跟随表演者得到情绪的宣泄和心灵的净化。在已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长安区以评比为促进手段,坚持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小剧本,映出学生内心世界》;以“搭建心灵成长舞台”为主题的校园心理剧评比大赛,已经开展了六届。比赛过程中,长安区严格按照“剧目观摩,立体接触;理论培训,提高认识;全面开展,推优参评;赛后展演,分享研修”的步骤开展,取得了巨大收获:一是校园心理剧为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打开了一扇心窗,找到了一条表达内心的途径;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编写剧目、扮演角色不断体验反思,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实现了自我发展;三是成为了班主任和德育干部调研学生问题的新途径和好帮手;四是家庭题材的剧目为亲子之间搭建了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形式。
校园心理剧是石家庄市长安区在“心理专业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课题上的一大突破,为长安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增强了心理教师工作的趣味性和幸福感。
(三)家校互通构建心理教育的桥梁
石家庄市长安区注重对辖区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定期搜集并整理家长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和疑惑,邀请专家进行主题培训。开办“新父母学堂”针对每届一年级新生父母进行不同主题的家庭教育培训。各学校还通过网站、微博、公众号等网络途径进行家教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话和现场咨询等形式接待学生家长咨询,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帮助,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做左手,学校做右手,一部心理剧,演化成为手拉手。心理健康搭建家校桥梁,赋予教育蓬勃的生命力。
以“心”呵护教育,成长分享情怀。回望这些年来,石家庄市长安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点滴,教育专业化、课堂特色化给广大工作者莫大欣慰。教育是盘大棋局,制度健全、精品校园、专业师资、优质课堂、家校共育等内容,显现了棋局上的大模样。然而,成績不是棋局的胜势,反倒提醒教育工作者要重视问题,迎难而上。心理教育工作者都是行走在心理健康教育路途上的“追梦人”,与学生同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