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环境下初高中美术教育分析

2019-09-10孙祥祚时智文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

孙祥祚 时智文

摘要:自一九九八年第一届美术高考制度施行后,美术教育和美术授课带有着更强的目的性。美术教育也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充实与发展直到今天,整体大环境也给予美术教育不一样的意义。本文从新时期环境下美术教学方法讨论的视角,探讨当前大环境下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如何促进美术教育紧随环境变化发展。

关键词:整体环境;接受教育心理;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探讨

当前美术教育体制以服从美术高考为主,逐渐发展出“艺考”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西画基础技巧,应对美术高考,但是也在社会整体环境,以及后续美术教学中暴漏出极大的问题。应伟达先生在《当代美术教育发展问题浅析》1中提到“作为一位参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美术教師,我所接触和感受到的,一方面是人们普遍地开始对于认识美、辨析美的渴望,需求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却是美术教育推行实施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压力和阻碍,美术教学甚至呈现越来越边缘化的倾向。事实表明,美术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等等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或展现,而现实的美术教学中,却似乎多年处于举步不前的状态。”美术教育在当前环境下,尤其是初高中阶段处于停滞、尴尬的阶段。

一、当前环境下,初、高中学生“绘画”学习动机、心理特点分析

自1998年开始,美术高考制度正式在我国实行,美术教育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至今,大多数学生真正接触美术的时间短,也因为人口基数问题,艺考的评分制度也一直饱受争议;因此,大多数的美术学习的初、高中美术生,都是抱着侥幸心理进行的美术学习。这种心理虽然不是很好的学习心理,但对于当前社会较于浮躁的情况来看,却也是常态。更多的美术生想要通过美术的学习找到一条“捷径”。但其实相较而言美术这条路并没有这么好走。大多数进入美术学习的学生渴望考学,希望能通过另一条路走进自己喜欢的学校。美术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美”向“术”转变。

1.联考心理

大多数初高中学生接触到的美术教学都是“艺考”式的美术,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会接触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这大多数的学生跟随者校外的辅导学校学习“艺考”,学生的心中对于美术并没有兴趣和热爱,即使有,也随着集训式的补习方式消磨的一干二净。不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不得不说,这种方式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接近美术,了解美术,只是在不断地“艺考”式教学中,偏离了美术的要求,只追求美术的目的,在所谓的求学路上,盯着眼前的“前途”,也渐渐偏离了美术。

2.社会评论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随着美术联考的出现,大多数美术生的周围也充斥着社会的负面评论。例如,学习成绩要求低,在学习的投入不够辛苦等等。但对于美术生来说,这只是社会上不了解美术联考的人的偏见,只看到了美术联考的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的了解过。这些负面的评论很容易式美术生产生消极情绪,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会使部分学生萌生退缩的念头。

3.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

不论什么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永远在教育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美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普遍社会的认可,因此家庭的影响对于美术学习十分重要。在家庭中,不仅需要家庭进行心理上的干预,而且还需要家庭对于孩子所学习的有一定的了解,家庭对于孩子的关切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认可。

二、“艺考”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浅谈

1.学生的创新发展

就美术而言,不论怎样发展,创新始终是美术的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在当前“艺考”型绘画教学下,如何在枯燥的教学,重复机械的绘画练习中保持学生的创新性,是当前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原因就在于“艺考”型教学侧重对于技法的训练,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不仅让学生们丧失了对于美术的兴趣,也使得学生们身心疲惫,没有时间去接触创新性的事物。也正因此,将创新性的事物融入日常的技法教学中也尤为重要。例如,将传统西画中大贤者们的绘画方式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技法上的创新;在不违反整体教学趋势的前提下,将技法训练中的静物换成较为复杂难以处理的静物,在锻炼基础技法的同时,也将学生从枯燥的静物练习中稍稍解放出来,拓展个人思维。

2.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美术终究是一门艺术,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艺考”美术中,兴趣往往是被忽略的,是不被重视的。真正的艺术不应该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画室中,应该从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走出,开阔自己的视野。但对于当前的大环境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题,将美术高考式灌输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讲本身就很难形成兴趣,甚至会磨灭兴趣;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怎么样能再“艺考”大环境中,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真正意义上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以保持,我认为始终是个难题。尹少淳先生也在书中说过,关于兴趣和技法训练不可兼得,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一旦接触到现实还是有些部分处于“想”中,很难将其实现。

3.在整体大环境中给与心理干预

人始终是一种群体动物,社会对于个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当前对于“艺考”学习较为轻蔑的大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会放弃美术的学习。这也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的问题。及时的心理干预对于学生教学必不可少。

结论:

张翼飞在《关于当代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中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现状的问题和应该做出的改变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具体到现代美术教育中,应该将美术应试独立于中国的高考制度之外,有自己的考核标准。比如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如果想读,只能先自己去彼得堡读一年他们的预科(相当于考前班,但要求严格得多,上午绘画,下午学语言),上完一年预科后才有资格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录取。列宾入学考试油画系考的是油画头像素描头像和创作,版画系建筑系考水彩头像和素描头像等。这个例子说明,国外很多的优秀美术学院的考核标准基本就是以专业为主,额外需要靠的语言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和教师、同学交流,归根结底仍是为专业的学习着想,像中国美术高考要考英语、数学、政治等文化课是在国外那些美院见不到也不可想象的”。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教育工作者想要从“艺考”型美术教育为主导的现状中跳出,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既没有改变大环境的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做出细微的改变,不能一味的贴合大环境进行联考教学,在教学中将兴趣和创新发展融入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应伟达:《当代美术教育发展问题浅析》[J],《美术报》2010年09期.

[2] 张志刚.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心理机制初探[J]. 教育探索,2004(4):81-83.

[3]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张翼飞. 关于当代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当代教育科学,2011(5):57-58.

[5] 曾维华. 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5):91-92.

[6] 毕瀚书. 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与改革建议[J]. 戏剧之家,2014(11).

注释:

① 《当代美术教育发展问题浅析》:应伟达 [J],《美术报》2010年09期.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之我见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新时期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分析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