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常态下传统工业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2019-09-10李名杰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常态对策

李名杰

摘要:“经济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态的一种描述,新常态中的“新”是指发展模式的改变,新常态中的“常”是指发展中更加注重稳定。将新常态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是对当前经济增长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作为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各行企业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推动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经济新常态,要大力促进我国传统工业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内生性创新机制作用,共同形成推进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使传统工业制造企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创新能力;对策

一、新常态的定义及特征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经济“新常态”,到201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阐释“新常态”九大特征,再到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新基建”的发展热潮,“新常态”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实践、洞悉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的潜在后劲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资源环境压力开始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并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此,中国经济必然要从结构粗放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面临增长压力转向面对多重挑战,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因此,稳中求进,是一个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增长,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的必然阶段。

(二)“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有:

1、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显著标志就是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最佳时间窗口。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社会保障问题的制约日趋严重,旧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被迫展开,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开拓创新。

3、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数量型增长主要依靠要素和资本投入去驱动,而质量型增长则需要创新去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也在倒逼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过了30多年的数量型增长,要素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极限,未来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力,必须把发展动力转到创新与技术进步上来,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创新与变革应成为传统工业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传统工业制造企业的经营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向未来,企业要想发展得好,关键是要准确认识新常态、适应这个新常态,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应对好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承担者,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推动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使之在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并建立健全促进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共同形成推进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使企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着力点,已成为当下重要的议题。

1、企业创新能力的含义

熊彼得——“创新之父”,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全新的函数,将一种从未出现过的生产要素,与一些以前的生产资源相结合,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反应,形成了新的组合。而我们今天则更加具体、详细地诠释了创新的意义——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该企业在市场中将其要素资源进行一番有效的变革,从而使其内在的素质得到提高,并使企业获得更多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资本,这样的差异,使得该企业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能力。我们所说的企业要素,不单单表现在生产上,其实还包括该企业的一些隐性资源,例如分配体系、生产体系等。将这些要素进行创新,也很有可能增强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当前企业的创新能力状况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工业化建设,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首先是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 5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 25%和 20%。其次是资源、能源制约和环保问题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国内大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新常态下,大多数企业仍没有摆脱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缺乏应有的技术创新实力,尚难以走上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生产成本高,市场形势严峻。因此,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其一,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饮鸩止渴”,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市场维护方面,艰难的维持着自己的“领地”,而与维护市场同等重要的如内控管理、人才引进及创新产品等方面却缺乏与投入市场对等的资金保障,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二,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了企业学习导向和创新导向的影响,激励制度的不足使企业内部价值链出现了断裂,整个内控管理体系缺乏动力,在同样缺乏创新条件的前提下,创新意识的匮乏无疑为企业的创新能力“雪上加霜”。

其三,除资金外,技术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新常态下,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假设企业已知为市场提供怎样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那么企业所面临的唯一挑战即技术上的突破。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而对于企业而言,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所缺乏的恰恰是技术能力。

三、新常态下传统工业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稳步发展。

1、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增强推动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改革发展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把握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传统工业制造企业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2、全力抓好转型升级这一发展主线。

部分传统工业制造企业近些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发展仍然是依赖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依靠宏观经济拉动的机遇性发展,延续传统管理方式的粗放式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统工业制造企业的战略重点将是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完善产业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实现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国内、海外市场同步拓展,延伸产品上下游链条,努力建成综合型现代工业企业集团。为实现调结构、重品质、创品牌、求发展、稳增长的目标,我们要着力推动五个方面的转型:一是企业内涵的转型。就是要把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转变为资本、技术、管理型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管理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二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就是把从事单一的加工制造业务向高附加值的设计环节和安装架设环节延伸,从单纯重视制造环节的做大做强,到产业跨界迈向生产性服务业,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两端进军,推动企业由单纯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变。三是市场和产业布局的转型。就是从简单依靠国内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走出国门,布线设点,进一步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四是体制机制的转型。就是要把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的体制机制转变为精干高效、雷厉风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五是管理方式的转型。就是要把粗放式管理转变为标準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这五个方面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实现这些转型,传统工业制造企业才能真正的升级,才能有新的腾飞。

3、全力抓好产业调整这一发展要素。

产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工业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目的是建立合理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只有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才能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要在充分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加大PPP项目等经营投资业务开展,注重投资人才队伍建设,以资本运作为突破引领企业发展,通过资本运作创造价值,创造市场结构多元化。要加大力气培育新兴产业,勇于开拓思路,向高端产业要效益、向新兴产业要未来,在巩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扶持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和挖掘一批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全面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总之,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继续深化整合集团内部现有资源,在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和运行效益外,还要把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高度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探寻和捕捉市场机遇,实现传统工业制造企业发展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 [R] 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2014

[2] 王志刚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R]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2012

[3] 杨杰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途径 [J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作者单位: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新常态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