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组织研究
2019-09-10张菲菲
张菲菲
一、研究背景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课程游戏化项目不断推进,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越来越被幼儿教师所认同,我园教师对此的研究意识也越来越强。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有价值的活动?我园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发现谈话活动可以成为教师追随儿童开展有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的重要媒介,而且发现了谈话活动的重要价值。
谈话活动可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帮助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增强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教师来说,谈话活动可以提升教师主动关注、观察幼儿的意识,提高与幼儿“对话”的能力,帮助教师重建课程观,促进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可以帮助教师逐步扔掉教材的“拐杖”,让教师发现儿童,真正拥有儿童的视角,并依据本年龄段、本班级幼儿的特点及其现阶段的兴趣、需要,构建生动、有趣、有价值的课程。
鉴于此,我园开展了“快乐谈话,有效沟通”的谈话活动组织研究。
二、实践过程
(一)认识谈话作铺垫
在正式研究谈话活动之前,我们不仅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还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大家依据实践发表自己对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认识。首先,教师对谈话形式活动形成共识:谈话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类型。其次,对于谈话活动的意义、特点、原则、组织方式等,教师分享、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做法。比如,组织方式上可以是小组交谈、集体交谈,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交谈,利用案例、实物、操作材料等媒介进行交谈,等等。
(二)组织谈话找问题
研究中,我们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谈话,还组织了全园不同教龄层次的教师开展谈话活动观摩,并及时进行交流评价。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谈话的目的不清晰
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对来源于观察、具有即时性的谈话活动,比如一些值得大家探讨或者研究的现象、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对谈话活动中所隐含的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并不清晰,一次谈话活动结束后,并没有体现有效的价值。
2.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
在谈话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喜欢领着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向前走,主导现象严重,幼儿不能作为真正的谈话参与者、间接引导者来参与谈话活动。
3.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
因为没有教材的参考,谈话的话题往往又来源于生活,很多谈话活动都是即时的,活动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和研究,所以,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导致活动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4.师幼互动不深入
谈话活动归根结底是语言活动,主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发现、解决问题,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以及对幼儿的回应都非常重要。实践中,部分教师喜欢重复幼儿的话、习惯使用封闭式的提问语言,不能敏锐地发现幼儿语言中流露的有价值的信息,更不能顺着幼儿的表达将谈话推向更深层次的交流。
5.谈话活动本质被忽视
谈话活动是语言教育的一种方式,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在形式、内容、方法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很多教师容易把谈话活动当作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忽视谈话活动的本质。
6.经验提升不高效
我们发现,有些谈话活动的组织,缺乏对问题的聚焦,特别是大班的谈话活动,不能让幼儿有进一步的经验提升。比如: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是获得了语言交流的技巧、方法,还是通过谈话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理解、认识,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体现。
(三)持续研究找突破
针对前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展开了有目的的实践、观摩、评价、再实践的循环研究,最终,大家总结出有效谈话组织的“五个一”策略:
1.厘清一個概念
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过程中,大家一直带着以下一些问题不停地学习、思考:谈话活动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组织形式?谈话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区别在哪?直接目的与间接目的怎样体现?等等。在持续的思考和讨论中,我们一步步厘清了谈话活动的本质。
2.营造一个氛围
教师要为谈话活动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无论幼儿原有经验是什么,无论他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让他们都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心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对此,尤其要注意两点:第一,切忌要求幼儿统一认识,要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感受发表见解,并围绕主题自主表达;第二,不要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幼儿交谈、积极表达,喜欢、愿意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能一再强调、要求他们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完整连贯的语段。否则,很容易让幼儿不敢说、不愿说。
3.挑选一个话题
一个聚焦、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决定了谈话活动的深度与价值。幼儿集中关注的中心话题可以限定大家交流的范围,主导谈话的方向,使交谈更有共鸣。那么,如何挑选话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练就专业的视角,能够走进幼儿,深入观察幼儿的言行,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兴趣点和需要。我们归纳了以下三个挑选话题的方法:
(1)选择幼儿已具有一定经验基础的中心话题。这样的话题对于幼儿来说,比完全陌生的话题更有话可讲,更容易引发其交流欲望。比如小班开展的晨间谈话“我的早餐”,这是幼儿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能够引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让幼儿积极、充分地交流。
(2)选择有一定新鲜感的话题。一些特殊的、新奇的事物或现象更容易引发幼儿的关注,而曾经反复提起和谈论的话题则不会引起幼儿的强烈关注。比如“六一”儿童节的相关话题,在策划过节、过节中、刚过完节的时候谈话,幼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如果反复组织这类的谈话,或者在节后多天仍提起这个话题,则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3)选择一个有趣的话题。有趣的话题常常与幼儿当天或近日生活中共同关心、感兴趣的事物或事件有关。如户外活动时,大家普遍产生一个疑问“小蚂蚁吃什么”。这样的话题能使幼儿产生交流和分享的愿望,就可以成为有趣的中心话题。
4.解决一个问题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方式。教师在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过程中,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原先存在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或者帮大家解惑等。如:中班谈话活动“一起玩的户外游戏”,就通过观看幼儿的活动视频、照片,引导其交流户外活动中大家一起玩的内容,分享同伴合作方法,让更多的幼儿学习在游戏中进行同伴分享与合作。
5.提升一些经验
谈话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升技能,如语言经验、生活经验、认知技能等等。因此,在设计和组织谈话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思考这个实质性的问题,让谈话更有效。如:开展大班谈话活动“怎样介绍自己”时,引导幼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共同探讨、展示、学习自我介绍,掌握语言技巧,丰富相关经验。
谈话活动打开了解幼儿、提升专业能力的大门,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谈话活动,并以此为抓手,逐步摆脱教材的拐杖,基于幼儿的生活,对话“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充分运用身边的资源(园所、家庭、社区、节庆、节气、自然等)进行更适宜的课程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