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幼儿期末能力评估
2019-09-10黄睿
黄睿
众所周知,幼儿园为接轨小学期末测试制度,每个学期开展幼儿期末评估工作,目的是了解教师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发挥科学评价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转变传统的幼儿园能力评估主要指“三转”:评估观念的转变、评估内容的转变和评估过程的转变。评估观念的转变,即不是单一地为了测评结果,而是为了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后调整策略,去推动幼儿的发展;转变幼儿期末能力评估内容,就是将游戏植入评估内容,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在满足幼儿参与兴趣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其获得发展,帮助幼儿增长知识和经验;评估过程的转变,即将单一的期末能力评估转变为动态的能力发展轨迹,即教师可以根据本年龄段的幼儿发展进程及本阶段能力课程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能力测试”目的的阶段性测试,再对它们进行系统梳理,制定量表,横向纵向比较,统计幼儿的发展过程。
贴近幼儿生活、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测试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评估”的作用。而“情境性评价”就是让幼儿在教师创设好的游戏情境中,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估数据,继而让教师反思自己在执教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是否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发展评估”是指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淡化原有的非黑即白的评价模式,关注幼儿在测评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多挖掘在测评中幼儿的闪光点,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重视被评价者的自主选择权,关注幼儿的发展。
一、“三转”幼儿能力评估
(一)评估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幼儿期末能力评估是从教材出发,根据这一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但再多的理论支撑都需要事实说话,于是在测评前,先了解每个班幼儿现阶段已经达到的水平,以大部分幼儿的现实水平为测评标准,制定相关能力评估的内容更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评估观念的转变:可以促进教师制定更有效的策略,更加关注幼儿的发展。
(二)评估内容的转变
1.评估内容课程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园能力课程》活动链中选取个别语言活动、认知活动、艺术活动,作为评估的内容。幼儿熟悉这些内容,自然能投入评估活动中,为顺利地开展评估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评估内容游戏化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良师益友,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兴趣是第一老师”,将原本统一的评估内容转变为提供多种选择由幼儿自选,根据幼儿自身的不同需求进行评估,从幼儿自身较为擅长的内容入手,可以大大激发幼儿对评估的兴趣。
以“美术能力评估——圆形畅想曲”为例,圆形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是孩子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图形。材料虽然都是以圆为主题,但从易到难,从平面到立体。并且在时间上,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坚持性和专注力不同,我们从小班到大班分别给了20、25、30分钟创作时间。在不限定绘画主题的基础上,幼儿利用各种美术材料进行创作想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
利用贴近生活又方便易取的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只提供低结构的材料不限制幼儿的作画主题,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材料,获得自主权,这才是真正的“美术游戏”。
(三)评估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幼儿评估中,教师带着一叠“小试卷”来到孩子中间,讲解图意、要求孩子完成的内容,然后请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这样的评估毫无趣味可言,对孩子来说是“提早的考试”,也是不符合幼儿园孩子年龄特征的。
1.过程性的观察评估
全面开展自主活动之后,教师会利用视频、照片、文字、图表等一系列形式记录幼儿在自主活动期间的表现,其实这是记录幼儿能力发展轨迹的有效途径。以跟踪的形式来观察幼儿在一个学期内某一方面的表现,更加真实地记录幼儿能力发展的动态过程、解读幼儿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策略促进其发展。
2.终结性的情境评估
每学期末,有针对性地设计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的游戏情境,对全园幼儿进行抽测性的评估。即一学年内,每个幼儿都要参与到这个总结性的游戏情境中,完成相应的游戏任务,从而实现能力评估,如认知发展(各领域核心经验)、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评估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性评价”的内容
(一)怡情养质
学习品质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等因素,其培养往往需要一个漫長的过程,而运用“情境性评价”给幼儿创设一个他们想听、想看、想做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便于进行学习品质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二)以情促交
很显然,传统的能力评估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幼儿与同伴或者外界事物交往的亲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以户外建构为例,在平时的自主活动中,就多以让孩子们合作搭建的形式完成作品。而情境性测试则突破以往的一人一种搭建材料,完成教师制定内容的模式,采取自主活动中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建构游戏,对儿童合作性探索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师如何满足儿童合作性探索的心理需求,如何为儿童提供自由的行动空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移情生智
这里的“智”是指“核心经验”,涉及语言、数学、艺术、健康及社会五大领域的全面整合。我园本学期开展了全园性的混龄游戏,这个游戏包括十二个场馆,涵盖了五大领域中多方面的核心经验。在上个学期试行游戏教学的基础上,本学期初又统一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一本“游戏档案”,结合幼儿自身的记录、场馆里的教师、本班教师的跟踪观察,记录每次游戏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情况,而这本观察档案也将作为期末能力评估的一个参考数据,这样在多次游戏中有目的的“情境性评估”更真实也更有可比性,当然也更有利于幼儿获得核心,促进幼儿的经验的发展。
三、“情境性评价”的推进方式
(一)情境性游戏中生成评估
所谓“情境性评价”就是指在日常集中教学、自选活动等真实情境中对幼儿进行的随机评价。不再只是一时的裁判,而是一直伴随幼儿的动态发展过程,可以对孩子的阶段性学习起到促进、提供真实建议的作用,使评价由鉴别功能向促进教学发展的功能转变。
以“期末数学能力评估——捉迷藏”为例,混龄游戏“快乐星期五”在我园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孩子们对各个场馆由好奇到慢慢熟悉,如今许多场馆都是孩子和家长们津津乐道的闲谈话题。于是在上学期期末数学能力评估中,将“海绵之旅”和“米奇寻宝”两个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游戏植入评估中,孩子们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参加测评,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二)选择性内容中发展能力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在活动中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三)生成意义中促进专业化
如何为“能力评估”的评价赋予积极的意义?教师打破用固有统一的答案来评价幼儿,而是在评估过程中观察幼儿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这个测评结果不能一概而论,这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只能作为一个数据,教师通过此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与组织,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促进幼儿比较薄弱方面的发展,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归根结底,能力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评估,了解幼儿人际交往、倾听表达、数理经验、观察想象、物品整理、表现创造、科学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现阶段发展的水平。这样的评估,真正意义上还幼儿主动权,让他们乐于参与评估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发挥自身水平,教师也可以对幼儿的评估内容进行汇总并反馈,了解幼儿当下水平,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