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拥抱、等待

2019-09-10任少平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障碍物爱迪生灯泡

任少平

前些天,在一所香港幼儿园观看体能游戏活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爬过拱形障碍物的环节,很多孩子都顺利通过,但有一名男孩子在翻越障碍物时,不小心从障碍物前面滑落倒地,孩子当时有点害怕,眼泪都流下来了。在一旁的教师担心这名孩子受伤,就将他安排坐在一块地垫上休息,让他看其他小朋友活动。

过了十分钟,整个游戏就要结束了,其他孩子的活动已经完成,我轻轻地走到这名幼儿身边。

我握着他的手关切地问他:“还疼吧?”

他看着我但是没有回答。

“如果不疼了,就回到大家那里吧!其他小朋友都活动结束了。”

他依然没有回答我,我能看出他不能听明白我说的每个词的意思,因为这是一名不讲普通话的幼儿。但我猜想他虽然并不能完全听懂我说的话,但他一定知道我是在鼓励和关切他。

只见他起立了,朝刚才他滑下的拱形障碍物走去,在没有别人的协助下,他想要再次尝试翻越。这一次,他成功了,兴高采烈地回到队伍中。

【分析】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我不禁深深地思考,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能差异,在完成一项活动中,有的孩子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不想继续参加活动。由此我联想到作为一名陪伴孩子成长的成人,我们可以做的、能够做的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小小探索者,作为成人,一方面需要将社会上的文化内容分享给他们,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探索的勇气。特别是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作为成人要做的是什么?现实生活中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做法:第一种做法是让孩子们远离困难,不用再面对,如在以上案例中,当孩子从障碍物上摔下时让孩子休息,直至活动结束;第二种做法是降低活動难度水平,如成人可以减少障碍物数量或降低障碍物的高度,让孩子可以再来一次通过;第三种做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参与活动。

当相信孩子具备挑战困难的身体能力与素质时,就应当给予孩子最大的心理支持。拉一拉孩子的双手,抱一抱他,拍一拍他,就是用这样简单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成人对他的支持,由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继续挑战困难。

那如何安慰和鼓励遇到困难的孩子继续迎接挑战呢?

第一步:关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关注。在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到,成人所做的就是拉住孩子的双手进行安慰。其实,每个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关注,只要成人对孩子没有放弃,给孩子一份信心、一个眼神意味着“你能行”,这个潜台词就可以鼓励到每个孩子。

教育学和心理学中讲“期望效应”,即表明成人对孩子的积极期望,可以对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在孩子表现优秀时,成人提出期望容易做到;当孩子遇到困难、达不到成人的期望时,成人还能否做到不指责孩子、继续鼓励孩子呢?在以上这个真实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即使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语言,但成人发现了活动中受挫的孩子,并对孩子给予特别的关注,走到他的面前,都是对孩子一种支持。

第二步:拥抱。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有时在身体上受到阻碍,但更多的表现为心理受到打击,产生对继续参与活动的恐惧心理,这时成人一方面需要对孩子给予关注,另一方面更需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感受到有人同他站在一起,比如走到孩子面前,拥抱孩子一段时间,拍拍孩子的后背,都会让孩子体会到成人与他有同样的感受,孩子受伤的心理就会及时得到安慰。同时成人还可以配合拉孩子手的动作,给予孩子无限的力量,孩子就可以鼓足勇气,大胆地继续活动下去。

第三步:等待。当孩子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后,一般会自然地重新回到活动中去,但实践中很多成人会急于督促孩子继续活动,或用语言催促孩子,或用手拉着孩子强行继续活动,却不知这样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重新面对恐惧。成人科学的做法是给予孩子充分的等待时间,让孩子自己来决定何时参与到活动中去。等待也意味着成人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的活动由他自己来做主。

联想到近代发明家爱迪生有这样一个故事,经常会促使成人反思自己的言行: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找到一种可以持续发光的材料,做成了一个宝贵的灯泡。当实验结束,他的一名助手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摔倒,打破了这个灯泡。爱迪生安慰他说:“不要紧,我再做一个灯泡。”又经过了比较长的时间,另一枚灯泡成功了,爱迪生依然请这名助手拿这枚灯泡上楼梯。其他助手对爱迪生抱怨说:“为什么还让他拿灯泡?上一次就是他打破了灯泡。”爱迪生回答说:“原谅一个人不是一句话的事。”同样,等待也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并不是说说而已。

相信孩子,成人的一个拥抱、一个拉手、一个眼神、一次等待都可以起到神奇的效果。

猜你喜欢

障碍物爱迪生灯泡
点亮小灯泡
高低翻越
赶飞机
手工课堂之小灯泡饰品制作
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的“135岁”
灯泡为什么做成梨形?
学换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