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oryline交互式微课设计与应用

2019-09-10廖矗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廖矗

摘要: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微课的广泛应用,新型教学资源呈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交互性、网络应用等特征。以教学视频、习题讲解、演示为主的常规微课教学资源,是无法提供在线测试、因人辅导、学习反馈等交互式功能,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開发具有交互式微课实现学习测试、学习反馈、个性化需求。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册(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编著)为例,结合课程特点、小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用Storyline3开发工具设计和制作交互式微课,能够充分利用软件自身的优势,不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交互功能。

关键词:交互式微课;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本文案例中学习Scratch模块化编程的知识,教材趣味性强,知识难度不大,涉及内容多。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仅一节课,学习时间少,间隔周期长,不利于知识积累。因此,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操作不熟练,学到后面,忘记前面。

近些年来,微课的发展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能提升教学效果,然而,以视频为主体的微课,对于学生而言,只是被动的接收者,对于较长的视频,即使一些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会被迫再看一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因此,对微课进行改进,有效地把测试练习、模拟操作、学习反馈融入传统微课中,形成具有交互式操作功能的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是非常有必要的。

介绍软件

Storyline3是Articulate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E-learning课件开发软件。软件的界面风格、操作与MS PowerPoint2010非常类似,即使是第一次使用Storyline的教师,也能无师自通地插入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并对各种素材进行相应的编辑和处理。在功能上比PowerPoint更强大,可以把pptx演示文稿直接导入到Storyline3。

Storyline3的另一特征:制作交互式课件、微课,而且不需要编程语言。完全不同于HTML文件需要JavaScript语言;Flash动画需要ActionScript语言;PPTM文件需要VBScript语言。教师使用Storyline制作交互式微课或课件,是可以摆脱技术的束缚,全心投入课件的设计与创作中。

交互式微课的架构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包括:情景创设、知识精讲、作品实现、点评与小结四个环节。“知识精讲”是由两到三任务组成,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任务,熟练操作,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可以使用交互式微课,帮助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交互式微课的架构(图1)。

教师的讲解任务后,首先学生自主观看演示视频。然后进行交互式模拟练习,完成练习后,系统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出测试评估信息,最后学生根据评估结果来判断是继续学习,还是重新自主学习刚才的任务。

交互式微课的开发流程

交互式微课的制作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准备、制作、发布,下面重点讲述制作、发布两个环节中Storyline3的操作方法。

准备素材 素材收集的基本要求:素材必须为主题服务,素材的色彩和风格要谐调一致。

录制视频 在信息技术课上,微课主要演示如何操作,采用录屏的方式方便、快捷。可以使用Storyline3的录屏功能来制作所需要的视频。

作品搭建 根据在准备环节制定的“设计脚本”进行作品搭建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做法。在搭建作品的过程中分成两部分,一是非交互性部分,就像做课件一样,把所有的素材根据我们课程要求合理地、有序地分布在不同的幻灯片之间,或是在同一张幻灯片的不同图层里。二是交互性部分,通过Storyline3的触发器来设置条件,运行中根据输入的信息,自主判断显示图层或链接幻灯片,从而实现交互功能。

下面以“第一课 Scratch初体验”模拟操作练习为例,演示交互式微课的制作方法:

(1)首先启动Scratch;然后再启动Storyline3,选择“录制屏幕”,调整录制区域和Scratch的窗口一样大。(图3)

(2)激活Scratch的窗口,并完整地、正确地操作一遍“走动的小猫”全部脚本,直到运行脚本,演示效果。

(3)结束录屏,进入Storyline3的窗口。先选择对话框左上角的“分步幻灯片”的“测试模式”选项,再执行右下角的“插入”命令。(图4)

(3)进入Storyline3的编辑见面后,可以不做任何修改,先保存作品,再选择菜单栏上的“预览”来测试作品的效果。

按照上面的步骤,利用Storyline3就可以如此简单地制作出一份模拟操作的交互性微课。

调试与优化 上面的案例是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需要实现更复杂的交互性,作品发布前要经过多次测试,并根据测试的情况进行优化,尽可能地避免漏洞或错误,影响教学效果。

发布作品 作品在完全调试成功后,执行菜单栏的“发布”命令,选择存放目录,将自动完成发布。打开文件所在文件夹(图5)。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以通过双击任意一个Html文件,自动调用网页浏览器打开,由于浏览器对 SWF文件的影响可能造成部分功能不能实现。在笔者实际的应用中发现:将资源包部署在服务器上,通过网络方式访问story_html5.html效果最佳。

交互式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抽取样本为本校上一届五年级(1)班41名学生和本学期五(1)班49名学生人。采用常规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本学期使用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作业收集数量(图6)。

教学效果主要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作业上交的数量和质量三个纬度来评估。课堂时间分为:教师讲授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讲授时间包括讲授新课内容、集中释疑、二次演示、学生作品点评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属于自主学习时间;学生作业上交数量是通过“极域教室”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收集到随堂作业;作业质量的评比标准:完全达到教师规定的要求为B级,在此的基础上,作品中有创新内容,为A级,其他的作业为C级。

课程内容为“第一课 认识Scratch”,本课为去年笔者的观摩课,学生参与度的数据来自听课教师的随堂记录;学生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对存档作业二次批阅得到(上交作业量最多的班级)。笔者认为数据的来源可信度高,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达到62.5%。

通过纵向对比,对传统课堂教学和整合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时间分配改变较大 讲授为主,操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来获得知识,自主选择性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少;有交互式微课辅助的课堂中,学生可自主分配的时间增多,寻求帮助的途经增加。

提交作业数量上升 本届学生的作业提交率上升13.4%,分析原因:在完成随堂作业前,同学们进行了交互式模拟操作练习,显然,此次练习对学生完成作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随堂作业的质量变化 通过对作业质量统计分析,引入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方式对A级作品影响较小(提升1%),对B级作品影响较大(提升11.5%)。分析原因:交互式微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学习基础知识和练习基本操作技能。

应用与总结

利用交互式微课辅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交互式模拟练习的情况来自主分配学习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