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经济学视角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考

2019-09-10蔡董妲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

蔡董妲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只作为看不见的手起到监督、辅助作用。现代化经济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模式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经济长期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也存在风险,为此,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目前的重要工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绿色金融,让金融业在双重监督之下提升外部性作用内化,建设成为高利、高质、高效的产业模式。本文将首先阐述绿色金融的内在经济逻辑,分析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遇到的困境,探讨发展绿色金融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现代经济学;绿色金融;金融机制;发展

引言:

我国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国民经济就一直处于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然而,随着经济现代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出现,为人们带来了危机感。传统的经济模式固然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但是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于不可逆转的资源人们无法再放肆滥用,必须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应当转而利用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行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一、绿色金融的内在经济逻辑

现代经济学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发展逐渐成型,大多具有规模化的运转模式,绿色金融作为新时期出现的新概念,对现代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学理论中,绿色金融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这其中也延伸出一个概念,即外部经济。外部经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外部经济,二是负外部经济,使在某一经济主体进入市场活动后不能获得相应的利润或者其不需要完全支付对应的成本。绿色金融作为典型的经济主体,当出现正外部经济时往往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让利,让社会和群众获得利润,其获益对象并不需要付出成本;当出现负外部经济时通常是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市场行为会给社会和民众带去不利影响,但是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不需要担负责任。因此,尽管目前绿色金融的前景大好,一旦绿色金融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如预期般取得较好的收益,会导致金融机构外强中干,长期下去会导致市场不受控制[1]。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做到完全的自由,仍然需要政府在背后进行调控,才能稳定市场秩序,這是我国国情导致的。我国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留有限制,部分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最先想到自身利益,其次才是社会利益。这一情况的出现不可避免,但为了社会秩序稳定,必须依靠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让市场主体具有的外部性内部化,就是利用政策、制度等手段让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时获得的利益同时能够转化给社会,实现社会福利的利益最优,达到双赢的状态。因此,在现代经济学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必须依靠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协作,共同为市场秩序作出努力,配合建立稳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让金融机构在获利的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发展。

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绿色金融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展基础,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国际上优秀的绿色金融案例,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的道路仍然存在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配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现有的绿色金融大多有政府作为推手,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在进行绿色产品开发和销售中缺少完整、创新的思想,产业化模式也不完备。

(一)绿色金融量化困难

绿色金融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对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绿色金融的概念较为先进且新奇,还有许多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士对绿色金融的含义不甚了解,金融机构受到模式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影响对于新兴金融服务理解不足,而政府部门也没有出台明确具有导向性的政策,使绿色金融产品所产出的收益并不能进行很好的估算计量。比如在某些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相关部门如何界定生产者产生的污染排放量是否达到限定?绿色金融的标杆在哪里?绿色金融所产生的收益如何被定义定性,外部经济是否实现其效果?

(二)内外部激励机制缺失

为了解决绿色金融外部化问题,将外部性特征转化为有利于社会的经济行为,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具体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只对于一些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或是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管理,对其制定信用贷款方面的政策,用以敦促这些企业注意节能减排、解决产能过剩。而对于绿色金融行业,相关的政策制度并没有完全出台,对于金融机构的激励优惠等也并没有建立健全。其实,绿色金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但是这些绿色项目大多涉及多方利益,经济过程较为复杂,项目运行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最终获利不高,社会回馈取得也较少,甚至有些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就已预料到最终亏本的结果。而绿色金融在这种态势下长期发展,势必会拖累政府的正常经营活动。

(三)信息披露与交流机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导致绿色金融在这一时期出现窘境。绿色金融也是一次经济行为,当经济项目开始后将会大量的绿色金融信息进入项目系统,而这一过程也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匹配、不相称等情况。各个相关部门已经逐渐开始对绿色金融加以重视,对其监管也拥有一套独有的办法,在面对庞杂的绿色金融服务信息时,金融机构不得不选择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和建立交流机制。比如,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经济活动时会注意到的环保问题,由于缺少信息交流机制,险些影响市场经济活动。

(四)绿色金融覆盖面较窄

绿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其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获益情况。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在不断研究如何才能发展好绿色金融,但在这一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金融机构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参与度逐渐增多,许多银行也纷纷开设金融项目服务。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等,新兴金融模式出现让绿色金融市场变得繁荣。此外,我国目前市场发展不均衡,绿色金融中介服务较少,覆盖的项目也较少,整体缺少专业化管理。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议

我国金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政策条件不明确、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导致绿色金融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活动时很难利用其外部经济特性为社会市场做出较大贡献。而目前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期待市场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促进经济有利循环,但是绿色金融的特性让政府不得不插手管理。因此,当政府和市场共同对经济主体进行干预时,应当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各自发挥作用,努力将绿色金融带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建立绿色金融制度、法律规范

绿色金融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却缺少这方面的相关政策以保障绿色金融稳定顺利发展。因此,从国家角度对市场进行规划,利用强制力对市场进行干预,建立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势在必行。国家立法机关应该出台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相关法律规范,比如对于部分企业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的最高排放标准。政府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于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达到一定标准后能够享受相应的福利补贴。当规范化的法律制度约束金融发展时,绿色金融逐渐体现其优越性,需保障绿色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利与义务,确立其当下的地位。

(二)大力采用政策扶持

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地政府势必极为重视绿色金融的健康。为了满足经济需求,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绿色金融发展,为绿色金融在市场生存提供引导和帮扶。政府可以制定经济项目中涉及的环境保护指标、节能减排限制等,让绿色金融项目更够在有限的资源里获得较多的利润。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投资绿色金融项目或以减少税收的方法,促使绿色金融能够发挥其真实力量。

(三)构建金融业务沟通交流渠道

绿色金融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主体之间的联系交流,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在现下较为重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部门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往来,需要互相多注意沟通交流,表明自身立场和态度。通过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也是促使企业能够对市场保持基本信用,杜绝发生违法背德的行为。在健全绿色企业信用体制过程中,相关企业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环境信用评级等制度之中,利用绿色保护制度监督自身环境建设,重视金融机构使用评级制度对企业环境保护的信用评价。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的信用评价,金融机构对于企业总体有了评估和判断,在授权信用贷款、制定利率等工作上都可以基于此作出对应的调整.

(四)促进金融业务优化转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绿色金融在市场经济中运营要注重经济良好态势,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市场。对于一些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量的金融项目应当予以摒弃,多利用绿色优质的金融项目调节市场经济的整体氛围,让绿色金融在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使大多数金融业务能够转型至体现社会经濟发展可持续。

四、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经济发展之迅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变化,提高了生活质量。然后现代工业化的社会依赖于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经过长期的利用开发已经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各种现象,导致人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一现象必须被加以重视,发展金融要增加可持续的目标,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才能让我国家经济实力处于较高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课题组. 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基于农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思考[J]. 农村金融研究, 2017(7).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发展
区域发展篇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