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9-09-10袁雪平王蔚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袁雪平 王蔚

摘 要:近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物理课程内容科学性强,受益学生广泛,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容易衔接,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以高职物理课程为例,结合具体案例,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物理教学中,以期对物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物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要求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物理课程是五年制高职理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物理课以传授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为主,带有为“专业及社会”服务的色彩,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科学性强,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尝试将课程思政这一主题融入到物理实际教学中,以期实现物理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二、教学案例

本教学内容选自高职物理第二册第八章《静电场》第六节《电容 电容器》。

课前: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蓝墨云班课中《科学家法拉第》视频、《莱顿瓶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精神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课中:

1.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超级电容公交车视频。提问:公交车里提供电能的是什么元件?该元件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正面思考,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激发学习欲望。

2.新课教学

2.1电容器

2.1.1电容器的结构

学生展示拆开的电容器结构,师生共同总结电容器的结构。

2.1.2电容器的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将电路图发送至蓝墨云班课讨论区。通过讨论,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随后,学生分组实验,分析总结现象,填写学习任务书。教师巡视指导,总结规律。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是暂态过程,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规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电脑观看电容器充放电的flash动画。通过交互式的操作,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规律。随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意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質,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2电容

教师: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两极板电荷聚集,极板间场强如何变化?极板间电势差如何变化?充电完成后,两极板间电压与电源的电势差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层层提问,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思辨能力。同时,强化研究物理问题的逻辑性和研究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提供器材,让学生探究用三种不同的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并对石英钟放电的实验,让学生探究“电容器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关系,为电容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如何定量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呢?

教师展示实验电路图,分析探究思路,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并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师生总结,给出电容的概念。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单位,强调其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电容器储电本领大小的基础上,教师继续通过演示实验定量探究影响电容器储电本领大小的因素,体现了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认真观察、客观真实地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明白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是物理理论的支撑,隐性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敬业、诚信”,进而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要“诚实做人、认真做事”。

教师ppt展示练习,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教师提供平行板电容器,小组讨论影响其电容大小的因素。教师点评、筛选、总结,提出探究方法和思路。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虚拟系统,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2.4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学生互评,教师强调重点和方法。

课后:

A、从富兰克林和法拉第的故事你获得哪些启示?

B、通过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你学会了研究问题的哪种方法?

C、查找资料,电容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出2个例子。

D、本节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课中的学习,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都有很大进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过程、逻辑性和实用价值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能力。

小结:

本节课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程教学,实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价值引领的统一。但是,如何有效地把思政元素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物理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是一项长期伟大的过程,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 白亚乡,汪静,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思政”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10月,第44期

[3] 徐大海 张静 谢丽 孙利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教学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9年20期

[4] 陈海玉,徐福卫,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 年7月,第31期

作者简介:袁雪平(1984-9),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博士研究生   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与教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