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19-09-10王朝霞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模式乡村振兴

王朝霞

摘要:“十九大”召开后,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发挥行业和人才优势,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扶贫地实际情况,创立“3+”智力帮扶、“生态+”扶贫、大户带小户等脱贫攻坚新模式,多举措开展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技术扶贫;新模式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后,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充分发挥行业和人才优势,对洛宁县、嵩县和淅川县实施结对帮扶,并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多举措开展科技扶贫,实现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一、“3+”智力帮扶新模式

“3+”智力帮扶新模式,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现有林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种植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产量和效益较差等实际情况,采用“学校+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技术”的扶贫模式,由学校+公司(合作社)共同聘用周围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农民作为“林果技术员”,对聘用的“林果技术员”发放聘书,并结合项目基地建设需要,进行林果嫁接育苗、整形修剪、整地施肥、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培训。学校+公司(合作社)共同安排“林果技术员”在项目基地参与林果管护劳动,由学校发放劳务费(至少为当地劳务费的2倍),实现扶贫又扶智,增强贫困人员的内生动力。即便将来帮扶工作结束后,这些“林果技术员”也能靠一技之长,脱贫致富。

2018年11月13-16日,19-20日,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先后派2批专业教师前往洛宁县下峪镇庄头村,开展“学校+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技术”智力帮扶活动。

在吉祥农业核桃试验基地,专业教授讲授了石硫合剂的作用、配方及制作技术,并当场实践操作,使“林果技术员”不仅懂得了林果管理技术,还能够有偿指导其他种植户,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在苹果试验基地,专业教授对“林果技术员”和贫困户开展了果树冬剪现场培训。提升了他们冬季果树管理水平,为产业帮扶、智力帮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扶贫发展新模式

2016年9月,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派出绿化办主任刘军同志作为驻村干部,担任嵩县田湖镇黄门村第一书记,利用专业技术实地精准扶贫。刘军同志借鉴陕西的扶贫经验,创建了“生态+”扶贫模式。即依托黄门村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政策”“生态+就业”“生态+产业”等扶贫新模式。

“生态+政策”。根据国家生态林业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相关政策,通过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农村贫困户的“金山银山”。

“生态+就业”。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依托行业和专业优势,加大对村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目前已落实扶贫项目1个,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1个,帮助村集体增收8万元,惠及群众32户;开展三下乡活动2次,组织林业专业教师到村里开展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使其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户,致富一户。

“生态+产业”。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针对黄门村特有生态优势,制定了《黄门村十年期发展规划》,本着“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原则,量身定制扶贫产业和增收计划,落实配套政策,拓展产销合作渠道,帮助农户创业脱贫。2018年该村每户平均增收7600元,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三、“两带动”脱贫攻坚新模式

南阳市淅川县是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河南省林业局、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三级扶贫县。结对帮扶淅川县,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行业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大扶贫格局的具体体现。淅川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大力支持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林业类专科院校,是享誉中原的品牌职业院校,学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此次合作,为淅川县林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发展和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林业技术人员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以此次结对帮扶为契机,在林果新技术推广、林(果)农技术培训、护林员轮训、林业特种机器人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与淅川县进行深度对接,充分发挥林业院校在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淅川林业经济长足发展。

在帮扶淅川技术扶贫实施中,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创立了“两带动”脱贫攻坚新模式,即“公司带农户、大户带小户”。针对淅川县的产业实际,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组织生态、林业、园艺、电商、林业特种机器人等各科专业教师,实地调研。针对淅川石榴发展产业现状,历时3个月,通过SWOT分析,制定了《淅川石榴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建设若干标准化生态石榴产业园,使浙川软籽石榴产业成为豫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石榴种植的示范和样板,辐射带动有机石榴产业的开发,实现“淅川石榴”种植生态化,技术操作标准化,企业运作规范化,果品贸易国际化,农民受益最大化,石榴产业现代化,脱贫攻坚有效化的建设目标。

远大的目标离不开具体的实施。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在2018年对淅川各乡镇的多次林果技术培训过程中,通过驻村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两带动”脱贫攻坚新模式。

一带动即公司带农户。以河南仁和康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以现代农业为主的集团化运营企业,横跨现代农业、旅游开发、健康养老等多个民生领域,产业涵盖农产品培育、原材料收购、生产加工、產品销售等,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农业模式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截至2018年,该公司已投资13.16亿元,在浙川县九重镇兴建了66km2软籽石榴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软籽石榴种植面积66km2,仅石榴鲜果一项经济收入就达30亿元,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呈现深加工、旅游业、冷链物流等业态循环经济发展局面,预计全县软籽石榴整个产业经济收入达7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直接脱贫2300余户。公司本着以产业龙头带动、服务“三农”的宗旨,采取“公司+贫困户”帮扶机制,依托软籽石榴基地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土地流转、解放劳力。以张河村为中心,按照每年800元/667m2的土地流转费用,储备土地8km万亩,涉及张河、九重、程营、孙营、张楼、太平等村。土地的流转使以上6个村的劳动力从田间耕作中得以解脱,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户收入。

二是精准帮扶、务工优先。公司以辐射范围内贫困户为基础,成立专业劳务小组10个,日常用工每天达120余人,季节性用工每天300余人,日收入60-100元,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其中贫困户年龄放宽至70岁,实现留守人员就近务工。

三是到户增收、分红帮扶。公司充分利用《县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发展产业,探索产业扶贫模式,与206户贫困户签订了《到户增收项目帮扶分红协议书》,贫困户将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投放到公司,公司以每年不低于500元/户的收益标准向贫困户支付保底收益,收益期限不低于5年,5年后可以继续合作也可以由公司退还本金。

四是试点作业、定向帮扶。公司以张河村为试点,贫困户人均承包田间除草作业4667m2/年,按贫困户家庭人数,每年由公司支付人均3000元的劳务费,该措施将逐步向周边村委推广。

五是网络众筹、委托管护。目前,公司通过“互联网+”电商新模式,吸引知名企业30余家众筹(认领)专属石榴区域,其众筹托管工作,优先雇用区域内贫困户,看护的贫困户将获得众筹企业全额托管费用。

到2018年底,该公司通过自己的石榴产业,已累计带动当地贫困户120户462人脱贫,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可使1800户8400人实现增收脱贫。为给淅川县打造“中国软籽石榴之乡”战略品牌,公司着力培养软籽石榴产业工人,开展技术工人劳务输出,为当地贫困农民实现技术创收。

淅川县类似仁和康源这样的公司还有丹圣源、豫淅红等5家,共建立高起点标准化石榴示范园20km,建立千亩以上软籽石榴产业林基地8处以上,不仅提升了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还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致富脱贫。

二带动即专业大户带小户。通过“大户”带“小户”的帮扶模式,发展林果种殖业,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淅川县主要种植的林果除软籽石榴外,还有杏李、大樱桃、红梨等,果树种植大户(100~500亩)有46户。这些种植大户被称为新型职业农民,是科技农业的生力军,也是家乡脱贫致富的引路人之一。他们通过流转土地、优先聘请贫困户的方式,带动周围多家多户贫困户一齐参与到果园的发展当中。他们普遍渴求管理技术,培训中听课认真,虚心好学,问题较多,培训后一些大户与培训老师互动紧密,经常请教,种植水平更加突飞猛进。其示范引领,对其他贫困户的辐射效果极其明显,也使其他贫困户看到了发展林果業的希望,积极投身到林果种植,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从而尽早脱贫致富。

回望几年来的对口扶贫实践,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立足行业实际,紧紧围绕科技兴林,发挥行业和人才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创立新型脱贫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新模式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