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2019-09-10赵贝贝
赵贝贝
摘 要:小学高年级美术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是其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一要求下,教师的辅助引导作用需在课堂提问中充分展现,这也使得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文中针对小学高年级美术教育现状,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堂实例为例,就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有效提问
美术课程课堂提问是一门语言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进而在课堂满满的收获中达到对美术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保证提问问题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教学中,想要增强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时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课堂提问对象的特征
小学高年级学生指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已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立体空间的概念已经建立。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美术造型方面处于写实时期,位于眼高手低的阶段,会出现不满意自己的作品而将其涂掉的现象,也就存在着自卑心理、刻板心理、敷衍心理、盲从心理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善加管理很可能使得他们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基于对授课对象的了解,教师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提问问题应更有针对性和策略性。例如,在六年级《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中,教师可向学生抛出关于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哭泣的女人》这一作品的相关问题,问:“这个女人的脸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还是既有正面又有侧面?如果你是这位大师你会怎样表达‘大笑的女人’?”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其对美术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克服敷衍心理。让他们在写实阶段接触到这类抽象绘画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心里认知到即使大师的著名作品也有画的“不像”的时候,进而克服自卑心理、刻板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大师作品的影响下学生会朝着抽象的表达去想象画面,进而举一反三地学习大师的表现方法,在头脑中形成对“大笑的女人”的构思,也便顺应了授课对象美术学习的心理和年龄特征。
以上案例正是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能够准确把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基础上,从古今中外不同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入手,鼓励孩子多种绘画形式的尝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此外,还应注意,课堂中使用问答法固然重要,但有一些繁杂的知识点还应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达。切莫提问一些高于他们现有知识水平的高深问题,或用高深的专业词汇进行提问,此类问题一旦提出会使得学生产生“我怎么不会?怎么美术课上也变得这么严肃、死板,真没意思,不学了……”等等问题。例如,还是《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在介绍立体主义时,教师就应避免提问:“谁知道立体主义是什么?他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在被提出后,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回答不出来的,即使有一两个人有所了解也只会说出皮毛或回答出错误答案,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学习热情。诸如此类问题笔者建议采用讲授法或自问自答的设问手法进行教授,这样既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有继续学习的求知欲望。
二、把握课程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提问
一节好的美术课程一定是结合课程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并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对一节课的优劣有较为客观的评价,重难点和三维目标的有效学习是一个美术老师所应该重点把握的。教师是课程内容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应做好辅助作用,那么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是要从重难点和三维目标入手,合理设置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例如,五年级《奇思妙想》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从简到难的问题设置去解决重点知识,多媒体上展示出奇思妙想的水杯作品并提问:“这个图片里展示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奇特的杯子是进行了怎样的变幻?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实则是将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分解,通过问题难易程度的递进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并发现“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这一学习重点。在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下学生会认真分析画面并积极思考问题,进而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将重点知识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难点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耐心的探究而被解决。在《奇思妙想》一课中,教师可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而提问:“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哪个最有新意?它是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的?”这时我想学生定会踊跃发言,在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便可依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引导,可说:“杯子里的水变成了小海豚的家,他是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进行组合的呢?那么大家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小海豚会住在一个小小的水杯里吗?”正是通过教师循序渐进有效问题的提出,本课的学习将会突破“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利用身边的想象元素设计创作奇妙又新意的作品”这一难点。
此外,还可展示有关保护森林的创意组合作品,教师可提问:“图中被锯掉的手指像什么?意在表达什么含义?”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滥砍滥伐最终会危害人类自己,进而树立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同理,“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也应被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慎重考虑,在此不再一一通过案例去分析。
三、小结
综上所述,如何使得课堂提问有效是一门学问,美术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特点、问题设置围绕课程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前提要求,但往往很多教师会忽略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只有在这两个前提下,课堂提问才会紧扣授课主题、才会紧密联系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上感受美、创造美。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美术课程,将会维持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升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美感的一门课程,应该受到学校和各美术教师的重视,而作为衡量授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关于“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更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M].2012.
[2]张婉瑜.华中师大附小美术教师评价用语.中国知网[D].2014.05.
[3]张丽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D].中国知网.2011.04.
[4]楼冰洁、唐斌.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造型·表现”领域学习心理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