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9-09-10翟苏菲安达耿新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

翟苏菲 安达 耿新龙

摘 要: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阶段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艺术生人数逐年递增,这样一来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本课题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进行综合评析,指出了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以吉林建筑大学为例,阐述视觉传达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

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浓厚的专业特色,因此,调研视觉传达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以吉林建筑大学为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后总结好的经验,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发现更完美的教育培养模式。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时代背景下文化文艺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文艺、社科联组会。此前,针对这两个界别,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过两场重要的座谈会:一场是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被称为继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又一次文艺领域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也就是说,文化文艺和哲学社科,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工程师。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文艺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应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肩负起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文化文艺产业的创新创业中去。

(二)拓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随着中国大学生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规模化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都是专业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艺术类的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思想前卫、具备创新能力,具备创业的潜质。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具有创业想法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比例将近百分之七十,甚至有学生在校期间便创办的设计公司。

因此,高校更应注重对该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大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把创新创业教育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相结合,进一步拓宽其人才培养模式。

二、吉林建筑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十分重视对艺术类,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内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形成了创新意识、创业课程和创业技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进行深入探究,完善教育体系。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包括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内的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其实践更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其专业性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种专业教学不应是闭门造车,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拓展延伸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般来说,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包括校内、校外两个方面。

一是增設校内实践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可以增设各种专业实验室、创业工作室、创业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学校还可以出台可行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是建设校外实践平台,完善产学研培养机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学校应加强与各企业的联系,签约更多校外实践平台,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学习机会。不但为学生体验设计市场需求、行业规范、生产过程、企业运作提供较好的平台,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软件操作能力以及手绘能力等,是大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向,为以后走向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

调查报告来看,吉林建筑大学设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显得过于单一,多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且实效性、针对性不强,与快速发展的新型设计市场不能对接。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缺乏锻炼机会,长此以往,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师资是改善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性因素。吉林建筑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没有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挂靠在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这类师资虽具有很好的学术背景,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的讲解,难以与本专业向融合,造成理论与设计实践严重脱节。其次,师生的教学关系应从教师讲课的“灌输式”转向“互动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如结合案例研究、团队协作、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开发头脑风暴式的研讨过程,学生之间也能相互提出合理化建议,更深入的探讨设计方案。既能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大胆发挥的想象力,也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三)健全创业机制体制,完善服务体系

将校内的资源进行有效运用,积极进行创业指导,是该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与能力。保障学生在创业初期就能接收到有效的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起创新创业指导、反馈与评价体制,从而更好的掌握教育成果。

在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时为一些学生提供相应的市场和服务平台,使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要,指导一些法律法规,同时建立相关的交流沟通平台,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业信息。

此外,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该专业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校友的创业活动中来,资源共享,帮助该专业学生获得更强的实践技能。

三、结语

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踏步的发展,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视觉传达设计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视觉语言形态,推动了其在新时期的设计转型,能够给企业和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文艺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