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填报前的三点思考

2019-09-10郝剑波

山西教育·招考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力志愿定位

郝剑波

一、考生志愿填报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志愿填报是考生通向高校的桥梁。志愿填报时,许多考生匆匆跨上“桥梁”,而他们对目标高校的认识更多还停留在高校的批次、位置等简单层面上。考生要从学习发展规划出发去落实志愿填报,把目光回归到自我的审视当中。从高中的基础学习向高校的专业学习,学习平台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自我定位也要有新的规划:喜欢学什么,能够学什么,应该学什么?从四年本科甚至更长远的研究生学习和就业发展规划去构建自己的目标:学什么,在哪里学,将来如何发展?带着对自我发展的认知,考生对高校的选择评定就会走向对高校学科的实力排名、高校博点硕点设置、重点特色学科、学科未来分流以及发展就业深造方向等方面的精细化、深层次的考虑。

二、考生志愿填报前自我定位的依据是什么?

考生的自我定位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前提和基础,高考成绩决定了考生对于高校选择的优先权,却不是考生自我定位的唯一依据。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包括兴趣爱好、学科水平、实践能力、思维专长、沟通表达能力、性格特点、社会认知及价值观取向等多元内涵的参考。多元内涵反映了考生对自身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和认知,体现着考生在大学专业学习的方向,也决定着考生按专业类别的发展选择高校的蓝本。学习能力并不能等同于高考成绩,超常和失常的高考成绩不能反应考生的真实实力。只有依据考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匹配的高校学科才最适合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考生必须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回归自我学习能力的真实认知,定位出真实的自我。

三、如何处理高校与专业的关系?

高校与专业是统一的关系,考生和家长之所以对选高校还是专业纠结是因为他们将高校与专业对立起来。新一轮高考改革,以及“双一流”高校的提出,体现国家对专业认知的强化,是对过去“重高校轻专业”招录模式的纠正。考生要以“专业+高校”为核心作为志愿填报选择的对象,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科实力进行志愿填报对象的匹配。一个基本原则:选高校要確保专业不边缘化,选专业要保证专业是高校的优势和重点专业,使志愿选择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大学的竞争,有利于学生四年大学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和就业。

(作者为山西省教育学会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猜你喜欢

实力志愿定位
The Price of Beauty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难与易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