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2019-09-10李秀华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摘 要:语文学习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个人素养,所以,重视语文的积极作用,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视。本文简单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教育观念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逐渐被列入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建立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任中职语文教师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将一些心得归纳如下:

一、创新教育观念

虽然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努力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误解的不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不束缚学生的思想,注意學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比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就可以采用音乐导入法。音乐是一种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深受中职学生的喜爱。而且美景自然要有美妙的音乐点缀。所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给学生播放几段贴合文章的意境、又暗合作者的情绪的音乐,比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德彪西的《月光曲》、舒伯特的《小夜曲》、舒曼《梦幻曲》,等等。给学生播放完之后,可以告诉学生:“接下来,你们自己阅读文章,一会我们找同学说说,你认为,以上播放的哪首曲子和这篇课文更配,并简单地陈述你的理由?”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饶有兴致的进行文章的阅读,并且想到一会可能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自然就会读得更认真、更投入。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习惯于采用“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讲解重难点字词—分析文章段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讲解课文,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讲台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中职语文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结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通过网络的方式,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小说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从而节省课堂讲授这一部分的时间。在课堂中,笔者先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影视作品中对这段情节的再现,通过视频这种直观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作者在撰写时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绘,具有非常大的可读性。笔者给学生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进的文学之美。如此一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完其中的生僻字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就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和文字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爱好和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创新提问,激活思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思考,锻炼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著名的提问法叫“苏格拉底提问法”,又叫作“反诘法”,即通过连续地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通过理性思考,发现谬误、拓宽思路、获得启发、找到真相,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学习《祥林嫂》这一课时,针对“祥林嫂是被谁害死的?”这一问题,提问的过程可如下:

师:你认为祥林嫂是被谁害死的?生:我认为是她的婆婆害死了她。师: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生:因为是她婆婆把她卖掉了,才导致后来事情的发生。师:但是她婆婆把她卖到山里人家,她不是还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吗?生:可是她被迫改嫁以后,从此别人就看不起她了。师:别人为什么看不起她?生:因为当时人们认为改嫁过的女人不干净,所以看不起她。师:现在的人会这样认为吗?生:不会。师:所以,真正害死祥林嫂的是谁?生:是当时的观念吧?

通过以上诘问,教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一步步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结论,促进思维过程的发展。另外,在设置问题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改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语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导读练”课文教学[J].盛鸣莉.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2]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J].李乾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作者简介:作者:李秀华   出生年月:1979.7   性别:男   籍贯:广西马山   所在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河源理工学校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