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阅读体验,让阅读回归生活

2019-09-10邓芙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6期
关键词:文本素养课文

邓芙蓉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的教学箴言里有这么一句: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的教学观念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和培养阅读文本能力。笔者曾思考过“语文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做什么?”“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类似的问题。“打开思路,豁然开朗”,通过学习,笔者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启示: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让他们拥有独自处理文本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温红博教授通过采撷教师新思和分析教学实例的方法引导着我们了解三项国际阅读测试,深化思想,改变观念,让阅读具有不同的内涵。

一、回归阅读文本

文本,是学生、作者、教师三者相互联系的最好桥梁。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把学生对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结构以及重点段落的理解当成一堂课的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死板而又低效的间接经验授受。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我们会以“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和“作者笔下的闰土是什么样”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而不会去教学生如何去阅读这类记人记事的文章,如何去理解、评价这篇文章得到启示,如何去刻画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等等。我们把阅读内容作为联结性知识,以“教课文”的形式来“教语文”,这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误区!早期语文的段落教学法就是这种误区的产物,它不仅禁锢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还淡薄了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进行直接交流的阅读意识。正是因为缺乏作者构思过程的再创造和读者解读形成结构的再创造,学生在遇到同类型的新文章,就会显得一筹莫展,根本没有形成阅读活动的基本素养。

二、回归学生本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不能剥夺他们进行思考的权利。朗读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孰轻孰重是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会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是教学的主导人,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可是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我们在探讨,那些教育学家也在探讨,怎样才能使教学高效化,使学生学有所得。溫红博先生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阅读,在阅读实践中主动探索,获得理解、体验情感、启迪思想,不能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有限的灌输。那么,在我们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该拒绝“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在阅读练习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自读文章,思考领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体现出他们不同的个性。

三、回归生活本体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往往会引用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就拿温红博先生示范的教学实例《猫》来说,我们上这一篇课文,先会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对猫的认识再导入到课文的主题中,带领学生一起领会老舍笔下猫的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贪玩可爱。而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就会拿自己所见的猫和文章中的猫进行一个对比,部分同学在阅读文本后会和作者产生一个共鸣:我所见过的猫也是那么古怪可爱。有部分同学会感到很惊奇,原来现实生活中的猫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现,我得再仔细地去观察一下才行,说不定能够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这样一来通过讨论,学生会利用阅读来满足个人对知识的需求,有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增加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更加地适应社会生活,更加地热爱生活,知道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新的东西来扩充自己的头脑,从而形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应该在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分享他们的阅读经验。

阅读教什么?“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要素和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奠基石。如果教育是条长河,那么阅读素养就是贯穿长河始终的生命线,它应该得以重视,应该将培养阅读素养这一教学要求增添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中加以落实,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远远比理解课文更重要。

猜你喜欢

文本素养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