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体验式活动为载体,增强小学生美德教育的实效

2019-09-10杨奕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6期
关键词:小学生

杨奕平

【摘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文中阐述了丰富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活动、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育途径等体验式教育活动,增强学校美德教育实效的做法,呈现一个多方位、立体的美德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生;体验式活动;美德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以体验式拓展训练为载体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体验和领悟学习内容,体验学习的快乐,让传统美德的精髓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从而发挥美德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特殊作用,增强教育的实效。

一、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知晓美德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的校风:正身、正心、正言、正行。教风:正己正人,见贤思齐。学校的“习正广场”设宣传栏,展示“最美教师”“最美学生”等,让全校同学领略师生风采。每个课室门口设“本周星光灿烂”,每班对学习之星、环保之星、文明之星、才艺之星、书法之星、阅读之星、劳动之星、礼貌之星、进步之星等进行轮流展示,让其他同学效仿学习。

二、创设特色活动,让学生感受美德

1.感恩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课是实现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应该融入日常教学中。然而,许多学生的感激之情很浅,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育中缺乏道德教育的体现。 目前,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在表现中具有“使用英雄的功利倾向”,这是价值观的扭曲,值得我们的重视。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恩能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如,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体现了父母的恩惠,社会的恩典等。充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年龄特点,以学生自身为中心,以小学生和校园生活为中心,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融入了学生与他人, 学生与群体,学生与国家之间的一般联系。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新课程教材中的案例,作为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以感恩意识为指导,学生要进行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应该是令人震惊,有吸引力的,应该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感恩和如何感恩。

2.礼仪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需要很多情感来激励学生。以某些事件为窗口,我们可以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首先,当课堂上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及时挖掘和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当学生与父母发生冲突,导致情绪障碍并影响他周围的同学时,班主任可以借此机会举办题为“角落遇见爱”的主题班级会议,并利用冲突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艰辛,从而进行事后的感恩教育。学生处于青春期,与父母和老师的沟通往往不一样。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类似事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同情,从而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激之情。其次,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借助节日的契机。这个节日可以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或西方国家的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在节日之际,举办相应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老师、亲朋好友、同学、朋友、甚至学校食堂员工、保安员等都需要心存感激。以节日为主题,小学的教师能够快速有效地营造感恩教育氛围,顺利开展感恩教育。

3.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师本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对话,强调教师在对话教学前的预设。这需要相关课程教师深度理解相应课程内容,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其专业教学相接轨,自觉承担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职责。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厚内容是培育优质话题的沃土,需要教师挖掘出有意义的话题,并尽可能多地预设出教学的基本走向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争议点和转折点,有技巧地加以引导或总结,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具有对党对国家的热爱,饱蘸情感的对话更能调动教学氛围,也有助于教学紧扣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二是教师与教学记录的对话,强调教师在对话教学后的反思总结,力求在教学经验的积累中不断精益求精。捷克前总理哈维尔列出八条《对话守则》,其七便提出“对话要有记录”。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帮助下记录对话教学的过程,并根据记录内容及时反思总结,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石碣实验小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个好习惯

三、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传承美德

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中,整个家庭都围绕着一个人,孩子总是扮演被爱的角色。慢慢让孩子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不关心他人、感激他人。追其原因,其实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学会引导孩子知道如何感恩,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感恩教育是“内心深化,外在化”的长期过程,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不能像培训技能那样通过培训获得,通过生活经验感知、体验和识别,然后达到精神整合的水平,最终知行合一,铭刻于心。

四、拓宽教育途径,让学生践行美德

学校还利用重大节日作为教育契机,以班级为单位,精心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德育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报效家乡和祖国的理想”的讲座、学雷锋活动月开展以“助人为乐”的主题教育及捐赠活动等,增强德育的时代感和渗透力。

参考文献:

[1]陈小波.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创设特色育人环境[J].广东教育,2009.

[2]冯国文,任洁.珠江三角洲学校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

[3]丁安廉,杨茹.美丽的德育在课堂[M].安徽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美国小学生YY的暑假生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