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9-09-10许竹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许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要场所的,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从多方面入手,以多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尝试从数学思考、数学活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關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教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讲授、掌握为载体,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通过知识、方法的内化逐步形成的。简单地说,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指导。课堂作为教师指导学生的主要场所,其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我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对如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究,尝试从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设计数学活动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1.促进数学思考的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思考是数学思维下的一种探索活动,其是学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数学思考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以问题引领数学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我在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引导其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因数与倍数”为例,教材中的例2要求学生找出18的因数。面对该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没有追问是如何找出这些因数的,那么,学生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找出18的因数。针对该情况,我则追本溯源,以给出的答案为切入点,引导其思考探寻因数的方法。在此方法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自主地对新知内容进行再次思考,进而扎实掌握知识。在完成该问题之后,则继续寻找36的因数。由于36的因数较多,在寻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出现遗漏。面对该情况,我会追问一句:“在寻找36的因数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如此问题自然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次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寻找”“按照对应的方式寻找”。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数学思考,由浅入深地扎实掌握所学,还可以在方向明确的思考过程中,获得有序思维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2)用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有效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兴趣,如此在兴趣的驱使下,其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如何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以“角的分类”为例,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而教材中直接给以理论方式给出了各个角的定义,面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是不感兴趣的。立足该情况,我在课前对如何引出各个角,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行了思索,联想到围绕一个点旋转一个直线可以获得几种不同的角,于是打算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该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小猴子转单杠的画面,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小猴子在转单杠的过程中,有几种不同的角呢?”如此问题情境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少学生在其已有知识储备的驱使下,提出了钝角、锐角等,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呢?未知内容点燃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之后的教学中,其会结合教材内容,对“角的分类”进行思考。

(3)在探究中发展数学思考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数学思考发展的过程。数学思考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对未知的深度探究。因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帮助其发展数学思考。以“小数除法”为例,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四个同学去吃饭,一共花了97元,请问每一个学生需要付多少钱呢?该问题乍一看较为简单,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驱使下,会积极计算。而计算结果还剩下1元钱,这1元钱要怎么办呢?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有的学生将1元钱换成10角,再次平均分。在此次平均分的过程中,还剩下2角。对此,学生继续将2角换为20分,再次平均分。在这样的不断平均分的的过程中,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一步步思考,有利于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入发展。

2.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策略

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多样的活动,以活动引发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1)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就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而言,其所选取的大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的。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挖掘其中适用于动手操作的内容,以此多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手脑并用下,获得操作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在此次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按照教材内容,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虽然学生可以牢牢识记,但其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却难以实现灵活运用。因此,我结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思考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为一个长方形。在该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在思考之后,用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自主探寻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亲身经历数学探究,还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转化思想,自主探索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进而以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带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2)合理设计小组活动

在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该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并在组内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合作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发展。我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时候,首先会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有哪些,以此帮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以“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为例,我在组织该内容教学的时候,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首先,我在合作活动之前,先提出了自主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接着,以小组为形式,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并说一说什么是互化。最后,小组成员记录本组自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未解决的问题,以此在班级互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解决各小组问题的时候,我会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将新知内容穿插、渗透到问题之中,以此引导学生合作思考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其中的新知内容。

如此教学,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会多种能力的发展,为其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多样的策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设计数学活动,以此使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又能获得数学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等发展,奠定坚实的核心素养养成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晓慧.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7(23):100.

[2]宋海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海教育,2017(11):40.

[3]姜春华.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113-114.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