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09-10熊兴春

理论与创新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阅读对于语文这个学科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根据近年来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题的信息反馈,学生阅读题丢分相当严重。他们常常不能有针对性并全面地回答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只是单纯重视阅读教学,更要授予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会产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题的得分。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教学

引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自身的主导角色,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建构阅读理念,积极阅读、深入阅读,从而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1语文教师的定位

1.1语文阅读的基本要素

语文阅读的三要素即教师、学生、文本。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中心。小学生的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走入文本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共同的文本体验中正确处理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矛盾。

1.2教师是美感的创造者

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走进阅读教学的文本之中,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认知文本内容,去感受文章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可以对文章写作背景进行充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写作的原因,写作的意图。

1.3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对字、词、句的分析是其次,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需求。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教学中将字、词、句的分析作为重点,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在作者感情是怎样表达等篇章整体审美认知之下,对字、词、句的分析是可以基本理解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此给予引导,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给予学生学习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4教师应树立开放的阅读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而不是跟着文本走,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只是被灌输,无法充分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阅读的是文本而不是带有教师分析的内容、思想,教师分析的概念无论是主观或是客观,都不能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能够发出不同声音,不断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体验文本的过程中品味、探究、整合文本的意义,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理念,可以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阅读教学的特点

2.1开放性

一是阅读内容的开放性。语文这门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并不仅限于课本,学生应该将教材看成起点,通过阅读学习开拓视野,并将积累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提倡的是“用教材教”,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讲述仅仅只是让学生在书本知识中了解、认知语文,然后喜欢语文,最终还是促使其能将视野扩大到生活中。

二是阅读思维的开放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与文章内容产生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使课堂更加活跃开放。

2.2主体性

首先,学生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人。结合小学学生的发展规律,小学生的发展讲究的是顺序性、阶段性以及差异性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习过程看成发展的过程,以此促使小学生在学习中依据自身生活体验充实自我。对此,读完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以此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其次,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正如諺语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训练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师在阅读中只需要给学生一些引导和指点,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不能用权威的解读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也没有固定的答案进行解释,所以在阅读中应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进而使学生通过阅读为生活添加更多的“佐料”。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3.1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阅读的积极兴趣,对于他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办法的。

3.2设立班级图书角

购买一定的名著,并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一定的书籍,创建班级读书角,让学生在学校随时有书可读,并专门设立学生管理员,制定图书借阅规章制度。

3.3制订阅读计划

在每学期初,更多的征求学生的意见,师生共同制订出本学期的阅读计划,并具体到每月、每周的阅读计划,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的实施和执行。至少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课外名著,阅读能力较强并能充分分配时间的学生要读到8本以上。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固定的自由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 并分享一些好文章。每堂语文课前20分钟讲完课文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其余阅读量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在每月初与学生商定本月利用午休、自习课的空闲时间,可以读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读历史、地理、传记,读报纸、杂志。每学期末,应该由学生相互督查,教师随机抽查,将学期初的阅读任务等全部落实到位。

3.4记读书随笔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采用表格式的读书笔记的方式。包括六项具体内容:(1)读书的时间;(2)书名;(3)作者;(4)好词、佳句;(5)书中的主要内容;(6)阅读感受(应该按照平时检测考试的作文要求完成)。此外,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必须写出一篇读书随笔,由学生相互检查,课代表作督查记录,教师随机抽查。

4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阅读训练后,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提问质疑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有什么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新颖在什么地方;哪些问题比较富于挑战性和难度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对此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起初是只重数量,不计质量,实行问题无错原则。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哪怕它们是不成熟的,但是却是学生自己的特殊体会。

二是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起问题来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5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每个学生有其自己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作为引导者,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语文阅读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升其拓展思维、交流沟通、交际交往的能力。

作者简介:熊兴春(1991.07-),女,汉族,重庆人,初级(专技十一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