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德育教育之我见

2019-09-10张立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德育信息技术

张立英

摘 要:新时期加強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内涵,树立“以德治校”“靠德治教”的观念,健全课堂教育教学育人、文化环境育人和学校、社会、等一体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师德师风;德育;开放性教育;信息技术

引言: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核心素养的现代意识型人才,而德育教育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笔者从教20余年,经历了教育史上的分数教育、素质教育,又迎来了达成全球共识的以核心素养为素质统领的“3.0时代”。作为一个教育人,行走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路上,深感德育教育的重要与关键!如何更完美地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呢?笔者就“新时期的德育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重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身为教师,无论何时,是不能让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极端的价值观和不良思想影响自己的,应该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牢记“德为师之本”。要随时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们、命令他们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你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都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真理、正义的化身,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如果能首先做礼仪的表率、文明的楷模,能用良好的健全的人格来规范和影响学生,那么这种无形的教育定会很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

二、将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为人师的已经改变了“重知识、重分数”的教育观念,但笔者发现,在近些年的教育教学中,“重过程、重能力”尤为突出,但真正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落实的教育教学,仍然显得很苍白。工作时常见不少学生产生了“只要能力强,犯点小错没关系”的错误观念,如此下去,学生怎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笔者认为,真正的大学科观念,应该是去认真地研究教材,再把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的。语文、政治、历史不必说,其中的经典文化历史熏陶,爱国主义教育,人格魅力的培养随处可见;数理化等学科可以在每个公式、每种算理中了解到古今中外许多人物的品质、事迹、成就,从而能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甚至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即便是外语学科,只要教师有机引导,也可以通过单词,句型,阅读等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感受到伟人名家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总之,一个善于将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的老师,是不愧为一名“新时期的好老师”的!

三、加强学生德育的开放性教育

当今我国已成为信息化、国际化的强国,城乡社会已不再是传统封闭的社会。作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是必须把学生放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放到生活的信息网络中去的,通过指导他们去观察、了解、比较,从而来认识真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新时期,千万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校园这个狭隘的天地里,不能把他们牢牢地捆在书本上,更不能采取“禁”和“堵”的方法不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网络。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型的人才的!当然,面对社会的多元、网络的复杂,学生因年龄、阅历、知识的等因素的限制,分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有强弱,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给他们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培养他们处理信息、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用信息技术优化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必然成为教育的途径和手段。面对复杂的德育教育工作,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能重视信息网络的开发与拓展,就能更好地加强和改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比如,培养学生网络道德和法治意识,就特别需要采用有效教育与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使信息互联网成为稳定、高效的德育教育途径和载体。比如开发一些声情并茂、影像技嘉的德育电子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虚拟现实的训练场景,可以很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设置有效的德育目标,积极在德育工作中强化榜样的力量,在各个场合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依托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促进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岐岗. 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1):17-18.

[2]李奕. 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16(3):1-1.

[3]叶澜.(2017). 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寻找. 陕西教育:综合版(6),57-59.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德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