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方法与策略
2019-09-10张艳
张艳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并且教师也不断地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更加深入。进入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不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思维方法都较小学有了很大变化,知识结构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根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从而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中小学;衔接;策略
引言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脱节现象,发现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最近许多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孩子的小学数学成绩还可以,可一上初中孩子就感到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浮动。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小学老师认为这是中学老师放手太多,没有抓紧学生;而中学教师则说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基础没打好或死学的结果。事实是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而跨入初中大门,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特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这种问题,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非常苦恼的。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的数学教师就联合起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初中的教师没有找到衔接的有效方式,这就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成绩落后。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制订相关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起来,充分提高初中數学教学的质量。
1影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原因
1.1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增加了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有些同学觉得难以理解。
1.2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就是机械化地学习,一切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且小学知识更偏向于记忆,很多知识只要记住了就行。初中的知识是比较偏向于思维的,但在这其中也存在少量的记忆,毕竟有些知识是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掌握的。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教材叙述方式比较单一、直观,语言也是比较通俗易懂的那种,很多的数学知识并不是通过教材学到的,大多的是通过卡片、表格和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学到的,并且结论也是容易记忆的。初中教材的编制比较严谨,比小学的更加规范,有些知识必须通过归纳总结才能得到,这就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况。
1.3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
1.4中小学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而是总是以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
2抓好衔接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2.1把握好学习内容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相通相融的,只不过是深浅与要求、呈现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同而已。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都是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共同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初中教师,都应该了解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相关内容的前后联系,切实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使这些内容在小学与初中教学中能够实现自然融合和有效链接。例如:初一代数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及方程,这几章内容是小学数学到初中代数的过渡性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进入初中后,首先学的是《有理数》一章。本章是在学习了算术中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进而揭示了数的运算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对有理数一章的教学必须引起充分注意、足够重视,必须让学生把概念搞清晰,运算熟练,为以后学习代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与小学的非负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基本相同,就是多了一个正、负号问题,这里关键是要弄清正数与负数的区别、联系和概念。在“代数式”这一内容里,关键是要求学生能从“语言数学”过渡到“数学语言”,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内容。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和、差、积、商、倍、大、多、少、小、增加、减少、增加到、减少到”在代数式中用的很多,要让学生着重理解关键性语句及连接词的含义,从而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总之,初一数学不像小学数学那样具体、形象,学生绝不能用学习小学数学的方法对待初一数学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帮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
2.2渗透数学思想,注重数学思维的衔接
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中隐含有函数、对应、集合等内容,教学时应挖掘出来进行渗透,但不给概念、名词。函数的例子随处可见。如“苹果树棵数是梨树棵数的2倍”,用关系式表示是:苹果树棵数=梨树棵数×2,其中“梨树棵数”是自变量,“苹果树棵数”是自变量的函数。“梨树棵数”变化,“苹果树棵数”也随之变化。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里随处可见,如:红花有6朵,黄花比红花少2多,黄花有多少朵?通过图片一一对应发现红花里有4朵和黄花一样多,另外还剩下2朵,即红花比黄花多2朵。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灌输”,而需通过“培养”训练而成。小学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思维要有方向性,思维要有根据,不能胡思乱想。如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案,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方向很明确。思维要有灵活性,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但不强求统一,鼓励学生择优最佳方法。思维要有创造性,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深入钻研才能解决较难的问题。思维要有敏捷性,思维敏捷反映思维的效率,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注重方法,加强训练
2.3有效銜接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的培养
初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指导学生学习。在小学阶段教师一般不重视学生的预习,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多都不会预习,有的学生的预习纯粹是走马观花,起不到任何的预习效果,所以教师对初一的学生加强训练,首先是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倡导学生积极地复习,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非常少的,很多学生是不复习的,但是升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加,学习的任务加重,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必须对每单元的知识及时地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我们教师要做的是: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平稳过渡。帮助初一学生完成小学、初中之间知识联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步入初中数学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玉玺.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8 (01).
[2]何立德.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漫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