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守护学生,静待花开

2019-09-10闫刚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鼓励惩罚警告

闫刚

摘要:赞科夫曾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同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在待优生的转化方面,我一直记住这两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我校信心教育的核心方法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去挖掘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本文陈述的即是自己在转化待优生的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并从中得到的反思。本文重点从爱心——警告——惩罚——鼓励等四个方面来陈述自己在转化待优生方面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待优生;爱心;警告;惩罚;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48-02

待优生,学校把其定义为“等待优秀的学生”,说明这类学生在思想行为学习多方面存在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不能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经过多次教育却变化不大的学生。他们是影响班级学校良好班风学风的最大障碍,而许多班主任在待优生的管理上花费很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很让人郁闷。但是不是待优生一无是处呢?我们可以对比高要其他学校,我们二中自实行信心教育以来,学校基本上没有打架现象,学生一天比一天尊重老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二中的学生本质上都是好的,这与我们提出的“二中没有差生,二中学生潜力无穷”、“一个都不放弃”的信心教育管理理念是一致的。

第一,时刻带着爱心去关注学生。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有爱才有教育。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交融。爱学生,不仅要教给學生知识,更要引领学生的人格。不论是做教师,或是做班主任,或是级组长和级组的德育主管,我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学生身上容易犯的错误和经常重复犯的错误,展现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看待学生犯得错误。首先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孩子来看待,从关注学生的人生成长来看待,这样,在引导教育学生时,学生就会在温暖中向我们打开心扉,愿意让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愿意接受我们的道理,愿意顺从我们的理念,按照我们的模式改变,成长。

第二,学会等待,善于等待。

所谓教育,其实应该是三分引导,七分等待。转化待优生,首先让学生了解在自己成长中会有一些不足,甚至有些不足会时常出现,时间一久,老师、家长、自己就会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啦!其实不是改不了,是自己没有看到自己改变的勇气,被一种消极的情绪控制了。

现在的学生不缺物质,缺失的是爱心,是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和自己对别人的关爱。只有大人经常让他感受到爱心,他才会拥有爱心。初二2班的何xx,期末统考只考了450分,但对于他来讲,这是他初二这一年生活中收获的一次最大成功!他初一时,没有任何学习目标,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睡觉、迟到。几乎每个学期都因为这些违纪行为见家长,签试读协议,他在成功案例中回顾自己的初一一年,“初一上学期在嘻嘻哈哈中虚度年华,下学期在破罐子破摔中混日子,别人认为我一看就是坏学生,我的长相就是让人感觉到我是‘坏学生’,没办法,爹妈给的,没法改变。”他想过退学,我多次跟他谈心,我从未放弃过他。可能他的改变相对慢了些,本来可以把握的青春年华被自己浪费,初一在待优生的港湾休养生息,前进一小步,后退一小步,徘徊着,徘徊着,高中?连做梦都不曾出现过!每个人对他考高中都失去了希望,连他自己都说是在按照家长的要求等待毕业证,不犯大错,小错不断,可以说,教育他,初一的班主任花了很大心思,在教育的挫败中慢慢失去对他的信心。

可是,信心教育的理念就是在坚持中等待中发挥了神奇的力量!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进步,没有一个孩子甘于沉沦落后!何xx就是信心教育下慢慢地改变,只是让我们等待的时间长了些。

初二开始,隋老师担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何x x的人生开始了转变!虽然隋老师一早就得知何x x是2班中最不上进、最没有理想的学生,但却没有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而是用陈安之的话鼓励他-一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并且特意找他谈话,帮助他寻找人生理想,大学理想,告诉他,只要你想学,只要中考没有结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在尊重中何xx向隋老师敞开了尘封许久许久的心灵之门,在每个同学都在为自己理想向前做最后冲刺的时候,何同学终于开始踏上向高中驶进的轮船!

何xx在班级留言册中这样写道:“就是他让我从一个无目标、无理想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梦想!开学的时候,每一个晚上我都去自习室学习,一坚持就三个月,这几个月是我初中以来生活最充实、最开心的时候,每一天都为着学习去拼搏,每一天都为学习而去流汗。”我清晰的记得,初二晚上每天都要开阶梯室门让学生自习,我天天开门也很烦,于是想找个学生负责每晚开门,这时隋老师得知后,主动找我说:“把钥匙给我吧,我帮你找个学生,保证每晚一放学就开好门。”我问是谁?“何xx”,“啊?!他我还是很了解的,你是不是在开玩笑!”“不是!何xx已经不是之前你们认识的他了!他主动向我说每晚都会到阶梯室学习”。出于对隋老师的信任,也出于一种好奇,我把钥匙给了隋老师,可是有些担心,之后一周我都在暗暗的跟踪,生怕阶梯室门不能及时开,但事实印证我的担优是杞人忧天!虽然接下来的期中考没有让何××看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他学习的劲头也没有一开始那样足了,但曾经为理想去努力拼搏的上进心却一直鼓励着他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理想!

“初二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拼搏过的一年,这一年,我没有抱怨,这一年我改变了很多,让我变化太大了,从一个从来不爱学习的学生开始转变,让我的性格改变了,我要坚持,不留遗憾……”是什么力量让没有理想没有信心的待优生重新拾起信心,找到人生理想,懂得感恩,静下心拼搏奋进呢?是老师们的爱心温暖了他冰冷的心灵,是尊重和信任鼓舞着他寻找理想大学和坚持努力着,“不是因为他,不会有我拼搏,不会有我努力的时候……人生有这样的指路灯,或许会走的更轻松、更快捷。”

第三,善用警告。

孩子犯错误了,传统的教育是不打不成器,有一定道理,但对今天的孩子来讲,光靠打绝对不行!作为教师,打学生是决定不允许的,是违法的!面对学生的违纪,教师光靠批评、骂也是不行的。学生第一次犯错,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警告,把道理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错的后果是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聪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老师可以原谅,让学生讲如果再犯同样错误怎么办?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要求来警告,接下来是如果犯错坚决执行——爱的惩罚。

第四,适当使用惩罚。

惩罚是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要让被惩罚的是学生了解到,惩罚的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人,父母、老师永远都是爱护、关心学生的!惩罚的标准是让学生不舒服:不良的行为使自己得到不舒服的感受,好的行为得到的是舒服的感觉。不舒服的程度是在获得惩罚时无路可逃,烦,不得不思考怎么办?从而记住这次教训,就像开车收到罚单,你不得不交。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每次再出现类似错误前,都会想到由此引起的不舒服。

按照二中学生行为量化制度,违纪行为要进行扣分,对多次违纪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在得到老师教育引导后,写出自己的反思,学生写反思的目的不是检讨,而通过反思,加深对制度的理解,自己行为的检查,从而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从而避免再次出现,我们也从学生反思中查看学生对你的教育吸收了多少。

李进(化名),曾经是一个高要二中很多老师和同学记忆深刻的学生,外号“小*哥”,有着“大哥”的气派和豪气。走路都是“王者风范”,小学时父母曾经送他到军事化矫正学校训练,但仍是动不动就和父母吵。初一时出现打架事件,试读多次。真可谓父母愁上眉头,老师摇头,学生见了低头——“看什么看,想挨打!”。这样的学生,为什么二中没有把他开除呢?是我校“一个都不放弃”的理念在等待他的改变。

初一时听老师们讲,随意进出教室、睡觉是经常的事,并且老师还不能管,曾经因为打架试读。初二时,因为周六在班级和女同学聊天,赶另外一位女生离开班级,女同学因为没有及时离开,致使他拿起椅子就砸,女学生受伤,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全校师生都在看学校怎么处理李进(化名),受伤女同学家长要求学校严惩该生。

怎么处理?学校陷入两难的境界。学校坚持“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不开除他,他的自我放弃让我们感觉教育的挫败。开除?开出后他能到哪里读书呢?高要其他学校是不会收他的。李进(化名)自己这时候发现自己的母亲正在经受崩溃边缘的痛苦,沉睡在心底多年的孝心开始苏醒,他开始有触动,从一开始的开除与否无所谓,到开始思考为了实现对母亲的承诺——读完初中——想该怎么办,内心有了挣扎。

周xx副校长为了他的事件开了几次会议,坚持了“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目标,最后做出艰难决议:如果该生留在学校,必须对自己打人事件接受量化扣80分,开除学籍,留校察看、试读一个周处分,并且在国旗下讲话宣布处分,处分张贴宣传栏公示,在班级向被打女同学道歉并进行相应的赔偿,并保证不能再出现打人严重违纪事件。这是二中有史以来最艰难最严厉的处分,该生必须放下面子接受最严厉处分,并且留在学校面对全校师生的监督。面对劳心劳力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奔走的母亲,面对艰难决策下学校最后给予的机会,李进(化名)已经无处可逃,在这严厉的惩罚下,有父母最无私的关爱,有学校“不放弃一个”的宽容,有被打学生和其父母的原谅,一切都在爱的惩罚下进行着,李进(化名)终于撕下了伪装多年的自尊自大自私的所谓面子,接受严厉处罚,改头换面。

第五,善于使用鼓励。

做错了事,还要鼓励他?!当孩子接受了惩罚,并愿意改变时,我们要感谢学生的配合,家长、老师要注意鼓励的语言。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讲,“谢谢你对爸爸妈妈的支持,让爸妈很欣慰,很开心,你很懂事,老师惩罚的是你的不良行为,不是你的人,我们永远是爱你的!”爱就要说出来。爸妈与你的缘分是偶然的,是隨机的,但也是命中注定的,让我们一起去珍惜这一生一世的缘分。

初二4班夏xx,他的成绩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照这样下去,连高中学校都没得读,自己学习也没有任何劲头,天天上课睡觉,外号“睡神”,试读多次。家长来参加会议,看到自己孩子这样的成绩,这样的行为,曾经萌生不让他读的想法,也带他到广州大医院进行了检查,很健康,对他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啊!但是班主任并没有因为他成绩特别差而放弃他,而是鼓励他去寻找自己的爱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后来他很不自信的向班主任讲有点喜欢画画,可是由于没有怎么画过,不知道能不能画好。班主任抓住时机进行鼓励,谁都不是一开始就能画好的,著名的画家也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别太早给自己的想法划上句号,一个美好的想法是需要行动印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的,对待优生,我们就应该试着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而放大,以表扬为主。从正面引导学生进步,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很多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时就被老师家长认定是不好的学生,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多,但在自己都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的暗示下,学生没有学好的意识、信心和动力,每天就用玩来忘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失望,自己的愁绪,破罐子破摔。如果有一天,老师告诉他,他有优点,比如诚实,勇敢,乐于助人等,他很可能开始去思考自己,改变自己去让老师关注,表扬。

总之,对待待优生,我们要把“爱心——警告——惩罚——鼓励”四点一起用,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情理结合,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想,待优生会很快去掉“待”而成为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边玉芳编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2]《班主任兵法》.万玮,2005年版.

[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一40位优秀教师的案列》.

猜你喜欢

鼓励惩罚警告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欧盟就脱欧乱局严厉警告英国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Hi~那边的朋友,你们好吗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甲流警告被提至最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