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研究
2019-09-10巩智婷
巩智婷
摘要:教育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生态课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最基础的课程,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在追求理想的课堂形态,从而推进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中,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研究也就随之成为了一种必然。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就是把生态学的相关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它的构建一方面重视人的个体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受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能使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得到不断更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开和教学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92-02
引言:针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服务”,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除此并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倾向: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转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育更加关注生命性,注重教育过程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和谐共生。那么,要想改变当前语文教育的窘态,我们就必须要抓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语文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研究视角,符合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生态课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树立生态课堂理念
1.1 创设学习条件,加大理论培训
教师生态教学理念的树立离不开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给教师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增加教师对生态课堂的了解。另外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学校要改变那种传统的培训模式,即授受模式。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其中,针对生态课堂这一教学理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使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对生态课堂了解的更为透彻。把握的更为到位。
1.2 定期组织公开课,促进理念内化
教师了解掌握生态课堂理念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一理念在实际课堂中贯彻实施。为了使教师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学校必须定期组织公开课,给每一个老师展示自我的机会。授课教师通过公开课,能更好地发现自己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原因,在此后的授课过程进行改正。而参与课堂观察的其他老师,通过观察别人的语文课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促进生态课堂理念的内化。除了学校这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积极主动地接受新观念,通过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等方式,增强自身对生态课堂这一理念的深入了解,树立生态教育理念,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2.增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
2.1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自主性不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在学生学习语文时,教师必须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学好语文的能力。同时,教师又要让他们明白:语文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好的,他们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2.2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者的动机即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强烈的语文学习动机会转变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动力,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因此,老师必须从“需要”这两个字入手,认真分析学生各种所需,从而有的放矢地刺激他们的需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3.设计生态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要求。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正确认识;二是教师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掌握;三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程度;四是教师对学生认知状况、身心发展特点的正确了解和把握。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
3.1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能随意制定,也不能只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制定,而是应该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已有的认知规律来制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几方面的影响,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层面。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避免随意性。
3.2 处理好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使语文教学真正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必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平衡。
4.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成的重要因素即丰富、开放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中,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人文性突出。另外,教师获取教学内容的渠道也是十分多样的。
4.1 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引发情感共鸣
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这就体现出我们的语文教育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各种各样有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内容,把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引入到语文课堂上来,这样就会使学生通过回想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得更为透彻,语言情感把握得更为到位,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4.2 结合文本内容,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教育的关键期就是小学时期。在小学阶段,除了少先队活动,语文课堂也是进行人文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课堂,它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发展良好道德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比如热爱祖国、赞美河流山川、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珍惜亲情友情等,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熟读教材,认真钻研教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充满人文性的课堂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性。
5.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改革的实施,最终还是会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小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语文是学生所有学习课程中最基本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将生态学的原理和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利于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阎晓宏.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0).
[2]侯月婷.让课堂返璞归真——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J].赢未来,2017(4):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