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意义

2019-09-10祝伟业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祝伟业

摘要: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们所形成的数学知识经验与数学学习感官会直接决定着他们在数学学习领域中的行为表现,而只有引导小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结构,理解数学学科的学习意义与未来发展价值,使其切实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促使小学生长期展开数学探索,促使小学数学教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意义,还要及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欣赏意识,为小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完善课前预设,为课堂生成做准备;优化课堂探究,促使课堂生成发生;丰富活动体验,完善数学思维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生成、策略探究

常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突出了教师的主讲作用,学生们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面临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忙于摘抄记录,难以及时展开数学思考,甚至于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很难由此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再加上现在依然有不少教师存在“应试”思想,所以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成为评价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主要标准,导致小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学好数学将毫无意义。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严重影响小学生数学认知的长远发展,而且也会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失去学习自信。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

一、完善课前预设,为课堂生成做准备

要想让小学生亲自生成数学知识,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与意义,那么课前的完善准备显然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认为准备活动将关系着整个活动的成败与效率。虽然我们无法武断认为缺少课前预设的数学教学必然会失败,但是显然完备的准备活动可以更好地促使课堂生成,减少影响学生展开数学探究的瓶颈与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课前预设,同时要鼓励小学生自主预习,及时把握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能产生的知识疑问,以及小学生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更好地促使课堂生成,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感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优化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

就如在“加法和減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提前设计了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全体小学生及时在课前预习新知。这几个预习任务为:结合教材的概念与例题解释理解什么是加法;认真观察例题的计算过程,总结5以内加法的运算算理与算法,自己主动解答例题。在预习时,学生还需及时完成教材练习题,检查自己是否真正自主内化了加法概念与5以内数字的加法知识。接着,小学生就可以归纳疑问,向笔者反馈预习结果,而笔者也会据此优化教学设计。比如,大多数小学生都不能自主探究出5以内加法的算法,而且少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因此,笔者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学情,准备了一些小棒棒,准备让小学生们通过数一数小棒棒的数量来探究5以内加法的算法。而且,笔者还准备通过改变小棒的数量引导学生们分析何为加法、何为减法,从而以具象知识解释抽象概念,降低数学概念的抽象度,促使小学生积极内化备课知识。

二、优化课堂探究,促使生成发生

常规的“灌输式”课堂让小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低迷、被动的状态,甚至有部分小学生由于长期接受现成理论,逐渐形成了惰性思维,只能通过教师讲解才能获取数学知识。然而,这种机械的学习活动并不能让小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的意义,难以整合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堂探究,鼓励小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意义,引导小学生在探究中总结数学学习经验,切实丰富小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数学推理与假说论证的学习经历,从而有效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深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融会贯通,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准备。

就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创设了购物情境,利用超市购物情况引导小学生们学习了元角分知识。大多数小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购买物品的经验,不少学生都能够比较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大小关系,也能识读人民币上的文字,从而确定人民币的面值大小。但是,小学生却并不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因此,笔者准备了一些实物,比如铅笔、橡皮、书包、铅笔盒等等,明码标价,还在价签上绘制了人民币的图形,希望小学生们可以借此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如果小学生想要买五角钱一个的橡皮,但是却给了“收银员”一块钱,那么则可得到五角钱的找零。通过对比找零与物品价钱,小学生可以推测一元=两个五角=10角。同理,笔者也会借此引导小学生探究角-分、元-分之间的单位转换关系,引导小学生们自主总结出了1元=10角=100分这一换算规律。接着,小学生便可自主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展开商品买卖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然后,小学生还需自主总结“认识人民币”一课的重点知识,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交流换算人民币面值的有效方法,从而切实内化本课知识。而且,由于本课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小学生都对本课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积极在生活中迁移了课堂所学,懂得了合理应用数学知识可以有效解决生活问题。

三、丰富活动体验,完善数学思维

在新课改下,教育部将“实践与应用”活动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丰富小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由此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改革发展。而且,随着教学的开放度更高,国家也允许小学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现实开设校本课程,让小学生接受特色化的数学教育。这就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教学时空,便于小学数学教师积极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引导小学生积极应用数学知识,促使小学生在迁移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学科能力。另外,完善的数学活动体验还可促使小学生主动分析数学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让小学生真正从发展角度来看待数学学科,更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欣赏意识,完善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懂得及时迁移与自主创新。

就如在“统计”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统计知识,能够根据这些直观的数据信息简单分析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统计思维,笔者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统计任务“寻找身边的商店,利用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汇总商品种类”。接下来,小学生则可自由分组,最好是按照社区生活环境组合,以便在家校往返路上确定统计对象。比如,有的小组将文具店作为统计对象,按照书、本、笔等归类了相关商品;有的小学生则选择了水果店,按照水果种类应用了统计知识;还有的小学生选择了衣服店,根据上装、下装汇总了服装数量,等等。在统计时,不少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分类观点,比如说文具店中的“笔”类商品,便可分为铅笔、自动铅笔、圆珠笔、碳素笔等等,还有不同的颜色。对此,笔者允许学生求同存异,既要与小组成员完成统一的统计图表绘制任务,还可独立制作一份条形统计图表,以便积极展示自己的统计学习成效。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优化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发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实践、数学探究与数学欣赏活动,从心智两方面去推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永红.谈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J].华夏教师,2018(30):89.

[2]梅惠燕.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更智慧[J].数学教学通讯,2018(01):75-76.

[3]童冬兰.活动体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18(10):34-35.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