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9-09-10朱晓妮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朱晓妮

摘要:毋庸置疑,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德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内容。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智育不合格的学生是‘废品,德育不合格的学生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是衡量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基本准则。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为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德育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学校中的德育主要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和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道德、思想等方面施加更加系统的影响,并使学生在积极的认识与践行中进行深刻的体会,从使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品行的教育活动。不难理解,德育通常情况下可以体现一所学校的性质,同时,德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制约,并且会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德育日益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德育的内涵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并通过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组织合作探究,培养集体观念

在德育当中,集体主义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学生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的教育,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在集体主义教育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集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根据这一原则的指导,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合作学习活动。顾名思义,合作学习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共同学习任务的规定下,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而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为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一起学习,从而使学习活动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首先,我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并通过综合的考量将学生划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我让学生自主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为了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一定的引导,我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阅读1—13节,说一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急性子的顾客提出了什么要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急性子的顾客呢?急性子顾客为什么决定把布料拿走?最后又为什么留下来了?(2)阅读14—16节,时间仅仅过去一天,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了什么要求?慢性子的裁缝是怎样做的?(3)阅读17—19节,急性子的顾客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慢性子的裁缝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4)阅读20—29节,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有什么变化?听了慢性子裁缝的回答之后,急性子裁缝有怎样的表现?(5)故事中的人物各自有什么特点?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接着,我让各小组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最终,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这也使学生意识到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在德育内涵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最重要的核心。从实际的德育德育情况来看,仅仅依靠单纯的语言引导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内容多样的教学情境,并将爱国主义内涵融入其中。簡单来说,教学情境主要是指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通过这种情感氛围,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切身和直观的体会,而且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展开。

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了由这个故事改编的同名电影:1941年秋天,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某部一个班的五名战士接受了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在这次任务中,五名战士将日军引向了狼牙山绝路,完成任务之后,已经弹尽粮绝的战士们义无反顾地跳下了悬崖,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通过影片中演员的生动演绎,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很多学生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再以《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作者以游览的顺序描写了沿途所见的美景。于是,我在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旅游视频,这段视频用镜头记录了金华双龙洞的壮丽景色,之后,我进行了一定的拓展,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其他的比较有代表性景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最终,借助教学情境,有效促进了学生爱国主义的发展。

3.榜样人物示范,强化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同样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才能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生活当中。毋庸置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因为从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学生普遍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通过榜样人物,可以对学生施加更加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榜样人物的行为,这对于理想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流畅的音韵和优美的语言,娓娓地叙述了雷锋的一些事迹。雷锋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而雷锋精神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重要内涵。于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勇于奉献的人生理想,我以这篇课文为基础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讲解了一些雷锋的其他事迹。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朗诵比赛,要求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搜集一些雷锋的故事,然后选择其中一篇进行朗诵。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雷锋的光辉形象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从而在这一榜样人物的引导下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行为。

4.挖掘文章内涵,引导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奠基时期。世界观主要是指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也就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基本观点,人生观则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与意义的看法,这决定着人们的前行道路。不难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构成了人们主要的价值观念。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思想,而这种思想通常是一些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道理,只有深入体会这些道理,才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以《蜘蛛开店》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而开这三家店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了,失败的原因均是由于蜘蛛害怕困难。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害怕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成功。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价值观念的理解,我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故事的结尾进行续写,想一想如果蜘蛛最后能够坚持下去,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最终,通过这一任务,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结来说,德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当中。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蕴含着丰富德育内涵的学科,教师更是应该通过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学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蓝小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9,(50):46.

[2]刘振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9,(16):108.

[3]衡淑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J].南北桥,2019,(10):25.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