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经典化转型思考

2019-09-10李艳霞

美与时代·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转型新媒体

摘  要:网络文学经典化是当下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网络文学能否走向经典,学者众说纷纭。网络文学的特征使其拥有成为当代经典的可能,其实现的内在途径是作家努力提升作品质量,强化“经典化”意识;外在途径是政府引导、“作协”扶持、精英学者研究批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学;经典化;转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92400410189)阶段性成果。

1998年,蔡智恒将《第一次亲密接触》以连载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因其大众化、时尚性和诙谐性,轰动一时,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开山之作。迄今为止,网络文学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网络文学作品已超过1600万部。据《2018网络文学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累计达到3.33亿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会突破4.21人。网络文学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冲击着传统纸媒的文坛格局。近年来,理论批评界与网民(读者)针对网络文学粗糙化引发的“网络文学能够经典化与否”成为文学研究中新的热点问题。

互联网、新媒介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纸媒”转向“网媒”,网络文学裹挟着商业化运营特征,进入公众视野,迎合大众口味,进而以惊人的“网络”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网络文学,最有争议的问题当属网络文学文本能否经典化。一部分学者秉持传统的经典观念,认为文学经典的确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筛选,经过一代一代读者的阅读,依然能被公认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才能被认为是经典[1]。而网络文学的创作较多受制于网站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与盈利目的,读者的阅读体验、点击量成为网络作家的生存之本,网络作家需要迎合时代、迎合读者,这种“迎合”往往使作品与“恒久性”经典绝缘,给人一种“易碎性”的印象与体验。

另一部分学者则秉持当下经典的观念,这一观点既承认那些经过时间淘洗依旧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的经典地位,但同时也认为经典可以是当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与思想水准的作品,是“准经典”。学者吴义勤认为,“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呼喊和确立当代‘经典’。不仅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而且每个读者也应该是一个‘经典’的确立者和命名者”[2]。

从本质上看,以上两派学者秉持的两种经典观念并不矛盾。所谓经典,有恒久的经典,也有每个时代的经典,无关雅俗,皆可“共赏”。当然,经典化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典的评价来自于两种力量:“体制内”和“体制外”。所谓“体制内”,有作家协会、高等院校和主流媒体;“体制外”有普通读者、民间自媒体等[3]。网络文学经典评价对象自然由两种力量共同作用,我们姑且称为由批评家与读者共同定义,用当下经典的观念去关照时下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优秀之作完全可以成为时代经典。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实现经典化,自然就成为核心问题。尤其在市场化、网络化时代,消费群体(读者)备受关注,然而能够拥有更多更广的群体消费,俨然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

一、网络文学实现经典化的内在因素

(一)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是保证

文学经典化具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文学作品的质量是关键的内在因素。一部作品思想肤浅、内容空洞、结构凌乱、人物性格扁平、审美品味低俗,在传统文学领域不会成为经典,在网络文学领域更难成为经典。网络写作门槛低,写者多,创作自由。2017年,网络作者数量已经达到784万,想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作品厮杀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难度可想而知。部分网络作家为了商业利益,急功近利,创造了大量一味求奇,但总体艺术水准不高的粗糙之作。玄幻类、修仙类、穿越类等非现实作品在网络文学中所占比例惊人,且影响力不容小觑。综观“起点中文网2018年网络小说排行榜”,共分为原创风云榜、畅销榜、点击榜、推荐榜、打赏榜、更新榜、签约榜、新书榜、新人榜九类。每一类榜单的前三甲都是玄幻、修仙类作品。

虽然网络文学在表现现实的社会人生方面尚有很大拓展空间,但很多网络作家在商业利益迷人眼之后逐渐意识到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性。据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白皮书》数据显示,高达81.3%的网络作者认为作品内容是第一竞争力,其次才是平台推荐力度。网络平台也从单纯的盈利转向作者写作能力的培养,如阅文集团制定了完善的作者培养体系,初期展开一系列线下作者培训与研讨会,发现潜力作者之后,再开设写作课程培训等服务。作为行业领袖,阅文集团对作家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整个行业中无疑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家,并不是纯粹的网上即时性创作,或者单纯迎合读者口味追求点击率,而是在創作之前,历经长期酝酿,直至“胸有成竹”,在网络上崭露头角,然后一路凯歌向前,如起点网连载萧鼎的《诛仙》。即使在新媒体时代,多数优秀网文作者并不把读者的设想与意见广泛加以采纳,而是有其创作底线,他们坚守自己的写作原则与写作思路。当然,为了符合时代需求,也会融入对读者阅读期待的设计以及符合时代的审美趣味。

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永恒的现实性是重要因素。作品反映人类具有的永恒的东西越多,越容易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经典。黑格尔有言:“如果一部民族史诗要使其他民族和其它时代也长久地感到兴趣”[4]124,它就必须“能深刻地反映出一般人类的东西”[4]124。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逐渐将关注的焦点移向现实人生,现实主义题材在网络文学中大量涌现,现实主义成为网络文学主流化的风向标,涌现出了反映重大现实题材的《复兴之路》《大国重工》等佳作。除了重大题材,平凡人生也成为网络作家关注的对象,诸如《朝阳警事》《韩警官》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网络文学不仅出现反映现实的佳作,有些作家还一直致力于正能量的弘扬与传播。网络作家周小平的作品《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花千芳《是谁扭曲了你的信仰》,始终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问题,从普通人的视角去传达爱国之情,这样有深度又承载正能量的作品完全有可能成为当代经典。现实主义的视角、正能量的传播与承载,这是网络作家积极向主流文学靠拢、力争打造时代经典的一种努力表现。当然,我们不能苛求网络文学在艺术审美价值、社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一应俱全,这势必影响网络写作者创作的积极性。毕竟,创作经典中的经典,具有相当的难度,而且这类作品也是凤毛麟角。

(二)网络作家的“经典化”意识

网络文学要想走向经典之路,转型为单行本是必归之路,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萧鼎的《诛仙》等。网文与纸版内容虽然出入不大,但也会适度变化以趋向经典,如金子的《梦回大清》(精装版)改版颇多,从题目到人物、叙事、修辞,与网文的出入显而易见。

网络文学要想实现经典化转型,网络作家就需要为其作品树立经典意识,向经典化方向努力,如华人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他的十五部小说虽不是网络文学,但却是报纸媒介时代连载小说的经典。连载小说与网文性质异曲同工,金庸不愧为文人办报成功的典型,同樣是在商业化运营模式下的产物,他却把连载小说做到了极致。这与金庸有意识地将连载小说精心修改出版,与影视公司成功合作密不可分。《金庸全集》曾一度有一套难求之势。

二、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外在因素

网络作家努力提升作品创作质量、树立经典意识,是网络作品经典化的关键因素,但网络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外在因素同样不容小觑,这与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相关。

(一)政府引导网络作家树立网络文学的正确价值观

自由精神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标签。传统文学作品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把关,网络作品的发表途径却大相径庭,不需要编辑审核,上传到平台上就意味着发表。这种发表的自由刺激了网络文学激增,但由于作家良莠不齐,加之利益驱动,网络文学泥沙俱下,出现了大量格调低俗之作,麦加甚至断言“99%网络文学是垃圾”,观点或许有些偏激,却折射出规范网络文学势在必行。自2014年“净网”专项行动开启以来,多家网站因传播格调低下的作品被关停。《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政府力图引导网络文学作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希望网络文学致力于传播正能量。政府对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期待是当下网络文学努力的方向。尽管网络文学的现状与这种文学期待尚有很大差异,但两者总体的发展向度是一致的。

(二)“作协”搭台,扩大网络作家、作品影响力

长期以来,加入各级“作协”是一个写作者成为作家的标志,但网络作家往往不被“作协”认同。近年来,随着一部分网络作家影响力的扩大,很多网络作家也被“作协”吸收为会员。2018年中国作协共发展会员525人,其中网络作家就占了50人。在网络作家中大神级作家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血红、耳根等人甚至当选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这说明网络作家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2017年,中国作协成立了网络文学中心,对网络文学、网络作家进行引导,提供服务。中国作协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扩大网络作品的影响力。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作协指导下,17K网站与《长篇小说选刊》联手承办“网络文学十年”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是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第一次拥抱,是网络文学正式走向文学舞台的里程碑。此外,“作协”还邀请网络作家参与了一些官方奖项的评选,如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等。以上措施无疑为网络文学突破网络限制、走进文学主流、增强网络文学优秀作品的权威性与吸引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知识精英加大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与批评

斯蒂文·托托西有言,经典的建构往往“意味着那些文学形式和作品,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其引人瞩目的作品,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5]。 对于当代经典的确立,教科书、期刊影响巨大,它们与大众媒介一样具有议程设置功能,作家、作品欲成为经典,教科书、期刊的强调不可或缺。目前,因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尚短,尚无网络作品被选入教科书,但网络文学研究却在一部分高校成为了新兴学科。2014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了首个网络文学专业,中南大学则成立了首个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一批文艺批评者开始关注网络文学,尽管这种关注力度还远远不够并且有些滞后。同时,各种研究论文大量出现,1998年至2018年,中国知网共收录了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论文共计6315篇,相关研究专著如《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论》《网络文学论纲》等出现。随着知识精英的介入,读者的审美观与网络文学的创作观都会被引导,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进程无疑会大大加快。当然知识精英更青睐于奉思想鲜明、艺术高超、知识完备的作品为经典,而普通大众则更多选择那些趣味性强、韵味十足、普及度广的作为经典,这种差异化选择并非绝对化,彼此之间有着交叉和重合。因此,知识精英要中和大众读者的选择进行网络文学经典化研究与批评,才符合经典化标准流动性、时代性的特征,进而促进网络文学繁荣、健康发展。

三、结语

网络文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生儿,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新媒体时代,纸媒日渐式微,网络文学兼具无限性、自由灵活性、开放性,使读者与作者即时对话成为可能。网络文学成为双向选择的产物,读者爱读,作者写读者爱读之物,而不是从自我出发,封闭式创作。古今中外经典文本从口耳相传到传抄再至印刷出品,程序复杂,多是作者在相对自我封闭的情境下苦心孤诣制作完成,这种创作程序已然不能满足当下大众文学的消费需求。当然,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在考虑读者所需、市场所求的前提下,仍保持个性、自我,拓展文本时空长度和叙事功能,使传统文学望尘莫及。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尽管文学理论批评界对网络文学仍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借助时代的东风,以火热的势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极有可能成为当代文学的转型方向。随着网络作家对作品质量的关注与有意提升,加之外界因素的助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定会锋芒毕露,脱颖而出,历经时代考验与一代代读者的不断接受,逐步走向经典之路。

参考文献:

[1]周波.关于网络文学经典化问题的思考[J].东岳论丛,2016(1):94-100.

[2]吴义勤.我们该为经典做点什么?——“2004年度小说经典”序[J].小说评论,2005(2):11-12.

[3]张丽军,田振华.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现状、问题及实现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8(3):95-99.

[4]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M].马瑞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3.

作者简介:李艳霞,硕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转型新媒体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调查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